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換個方式做父母

此篇為2012年寫 
    聽了大陸人周弘的演說,被他那份為天下孩子的心感動,這幾天有點時間整理了一下,與有緣的朋友分享:
    中國父母太愛孩子,但要說我們太不會愛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這20年變化很快,現在的 孩子(新新人類)在學習的動力上跟我們有很大差別。我們祖祖輩輩學習動力是為三個字“求生存”現在孩子學習的動力也為三個字“求快樂”, 他們喜歡的再難也變容易了,如:玩電腦。他們不喜歡的再容易也變難了,如讀書死背、 硬記都記不住。
    現在城裡的孩子有四高,高智商、高敏感、高自尊、高脆弱。可惜的是我們現在糊塗的父母,還在用過去祖傳的挑毛病,打罵孩子教育方式來教育,教導現在新新人類,方法不願意改變,有就是說做父母的沒有與時俱進。
    談到中國人愛孩子以外更愛面子,常常會為了面子,而傷了孩子。我們想想以前我們教孩子第一次學說話, 學走路時從不攀比,沒絲毫功利心態,孩子第一次說話不清楚,我們父母說:「太好了。」孩子剛開始學,走路不穩,我們說:「太好了。」在我們欣賞的眼光中,當時的孩子充滿驕傲和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感, 心中就舒坦,孩子為什麼而活,為希望、為光明而活。我們要了解孩子來到這世界是為了找光明的。當我們的孩子一上學,無意當中我們就又用了以前祖傳的挑毛病教育。
    周弘說的下面這段話很有意思,值得做父母的我們好好反省,他說:「父母每天盯著孩子,像火眼金星,小題大作,無限上綱,嘮嘮叨叨非要把孩子整得灰溜溜的,做父母的才會覺得有盡到責任,問心無愧。整天挑孩子毛病,孩子整天在失望當中,到最後就變絕望。所有壞孩子,沒一個不在絕望 中被逼上梁山。」說到找光明、挑毛病,一個是喚醒好孩子,一個逼出壞孩子。
    現在父母對孩子表達愛太難了,過去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簡單多了,以前沒什麼錢,做父母的只要在孩子碗裡夾一點肉絲,我們做孩子的就感動到不行。現在的孩子吃個飯是給我們面子,現在孩子要的不是物質的東西,要的是精神的,做父母的我們該給的沒給。我們現在做父母的要了解,只要一句發自內心的話“太好了”,孩子心就安了,就有能量創造更好的。相反的如果你說“太糟了”,孩子就亂了,就沒能量。一句“太好了”好到孩子『人苦心不苦, 人累心不累。』現在所謂的壞孩子是『人不累心累,人不苦心苦。』 我們要在不幸中找萬幸,什麼好什麼不好,你用眼往上看,永遠是不好,眼往下看, 永遠是萬幸。
    他教家長要為孩子驕傲,後來發現許多父母都不為自己驕傲,哪有能力為孩子驕傲啊!所以我們要從源頭做起。做父母的要愛你自己,成為生命的發光體,愛好你自己,才能愛你的孩子。
    賞識教育不是萬能,但離開了賞識萬萬不能,教育孩子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態度一變,問題不見,態度一變,方法無限,態度徹底改變,奇蹟便會出現。聽了震撼與感動,與大家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