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如何做孩子的激勵大師(二)2015/12/01


    這卷有聲書---《做孩子的激勵大師》盧老師給了一些很棒的觀念,很值得做父母的好好省思反省,希望有心的父母一定要多看幾遍,內化成自己的,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愈來愈棒。與大家共勉之。
    盧老師說他的成長很特別,如沒這個特別的成長故事,又如何能
跟別人分享,而去激勵父母,不要放棄孩子,孩子永遠都有希望,盧老師說如果他可以,其他的孩子一定也可以,只要看見自己獨特的地方,又有父母全力的支持,都可以讓自己人生中變得不同。
    不管孩子現在分數在哪裡,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對待,把孩子失去的分數找回來,把不會的學會,就會不斷不斷的成長,雖然他有可能是走得慢,但總有一天他會跟別人一樣,我們孩子進不進步不是能力的問題,是他意願的問題。
   父母要扮演的是孩子激勵大師,父母給孩子的標籤很重要。只要父母能看見孩子獨特的地方,而全力去支持他,沒有教不來的孩子。好喜歡這句話。
    生命其實是個禮物,禮物外面包著層層不同的包裝紙,只有少數
幸運的人,(也就是一直懷著正向,積極的人)才可以拆開這一層層的
包裝紙,見到這份禮物。
    上帝為你關一扇門,一定會幫你開一扇窗。盧老師舉他自己的例子:他的智商70 ,到了大二時,做一個測驗,發現自己有百分之七十的智商接近低能,又發現自己的、整合、組合能力幾乎接近天才。
他的孩子一樣記憶很差,但他的推理能力幾乎是天才。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這個不會,一定有別的是他會的地方。千萬不要放棄孩子。
    每個孩子的潛能都是從他會的,有興趣得開始。不要去在乎
孩子不會什麼,而是要去在乎我們孩子會什麼。一個孩子做錯什麼,不要去在意,做父母的要學會去看孩子,
他做對了什麼。
     會什麼,跟做對什麼,就是上帝跟父母為孩子開的那一扇窗。
 做父母的一定要正向積極的思考,也一定要了解一個孩子不會什麼,跟做錯了什麼,不重要。做父母的永遠要看到孩子會的,跟做對的。
不斷的給孩子掌聲就會激勵孩子。好讚的一段。
    做父母在孩子人生中真的很重要,怎樣能永遠給孩子掌聲跟支持。父母給孩子生命的土壤種下什麼樣的種子,末來他就結出什麼樣的果,如果父母種下的果不是賞識、不是鼓勵,而是責備、嫌棄的,讓孩子怨恨、不愉快。種下不好的種子怎會結出好的果實呢?我們陪孩子走一段人生的路,跟孩子共有一段生命的經驗,這經驗是愛與成功的經驗,也就是我們在孩子的生命土壤中種下愛與成功的種子,孩子在生命中就會充滿了愛、希望、與成功。
    我們做父母親的一定要有一個正向及積極思考的習慣,隨時珍惜感恩,感恩我們孩子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要看到孩子所做的努力,不去看孩子不如別人的。
    父母親的態度,就決定我們陪孩子過程中,種下的是哪種果子。
希望大家種的都是愛與希望的種子,成功、希望的種子,希望每個孩子都活在愛的世界中,為自己做最大的努力。(待續)



人活著很簡單 2015/12/01


好文章一篇,看了神清氣爽,分享:
    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人生只不過來去一遭,是來圓緣,不必斤斤計較,讓自己怒火攻心。
    簡單不難,只要懂得為自己而活,為美好而生,為幸福而做,需求愈少,自由愈多,奢華愈少,舒適愈多。多一分快活,少一分憂傷;多一分真實,少一分虛偽;多一分悠閒,少一分忙亂,便會換來內心的豐饒!
    少氣多閒,身忙心閒。改變一下自己態度來適應不同的情況,心情自然輕鬆順暢,不至於造成「心鬱氣結」,跟自己過不去。因為生活簡單,多了聆聽松濤,諦觀風雨,仰望星河,倘開心扉的機會。祝福大家


現今女性在社會的關係2015/11/30

    
    人類有三次的技術革命,第一次的技術革命英國開始,體現的是希望肌肉能越練越大,釋放的是人體能的力量。第二是技術革命美國開始,是以能源開始,這次激發的是男性的力量。第三次技術革命是智商的打開,此時男性女性都有相同的機會。近來的30-50年間,在人類知識的積累下,愈來愈多女性,從家庭裡走出來,我們會發現許多的政治家、企業家是女性。也發現女性的表現確實比許多的男性來的好。所以這時代說要給女性機會,多幫助女性,馬雲說是錯的,應該是女性多幫幫我們男性。聽到馬雲演說中如此說,怎有種很開心、過癮的感覺。這是中英交流年,開講了節目在英國開的一場中英菁英演說,馬雲的演說部分內容,覺得不錯整理分享。
    女性的問題,所有男人都想談,但不見做得說的好這問題,英國的女性推動了英國乃至於世界歷史的進步,從女王到首相到作家(哈利波特)科學家,思想家都是女性。馬雲更不諱言的說到,在高科技裡他經營的阿里巴巴的女性特多,阿里巴巴會如此成功,是因為有許多的女性。又提到公司做得好不一定是服務好,有的時候是體驗,在體驗部分,女性比男性好。女性照顧人的狀態,也遠遠超過男性。女性不僅僅是要照顧好自己,還要照顧好一家人,工作還得好,女性的忍耐力比男性強的多。

    演說中提到智慧與知識是不一樣的。智慧是,男性不懂裝懂,女性懂裝不懂。談到"成功"這話題說到,很多東西不是讀書可以讀出來的,是在體驗、犯錯、痛苦、吃苦頭出來的。談到富有這話題時說,這也是的意思,是要負起責任的,錢對馬雲來說只是一個資源,錢越多責任是越重。做企業是社會委託幫忙經營,如果認為這錢都是你的,就是你要倒楣的開始。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想、方法,跟優秀的人在一起,及持久的努力,堅定的付出,是不可能會成功的。聽過多次馬雲的演說,覺得他是位有思想,肯做事的人。很棒!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如何做孩子的激勵大師(一)2015/11/30


    盧蘇偉老師成功父母的有聲書分享:
    父母都認為孩子就是要管要教,其實孩子要的不是管跟教,而是了解跟賞識,那父母如何使對力、用對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激勵。做父母的我們會擔心,孩子這個不好,那個不好,這種過度的擔心,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障礙。整理-盧蘇偉有聲書。
    要懂得去賞識我們孩子的獨特,上帝在造人時,把每個孩子都造的非常獨特,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是不需要去比較的。孩子也許在功課上不如別人,但他在某些地方一定有勝過別人的地方。
    要懂得賞識我們獨特的孩子,與孩子做到良好的溝通,讓孩子的情緒保持在一個正向的最佳狀況,孩子才會有好的表現。 
    如何做一個高效能的父母,如果沒時間給孩子,那我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當中,去持續做對的事,這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親會說孩子說謊、抽菸、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孩子做錯事,不是這麼重要,因為孩子他在學習在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東西不如父母親的期待,我們要學著去了解孩子,因為這種錯誤的學習,是個成長的機會,不是不好的不對的。
    洪蘭教授長期在呼籲,養兒育女大不同,教養兒子、與教養女兒的方法是會不一樣。許多父母不知道,都以為我們只要好好教他、管他,孩子就一定會成材、成器。其實不是的,很多孩子會出問題,是他們沒被了解,沒被賞識。
    父母如何陪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長大我們爸爸、媽媽是要跟著長大。那是要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有不同的教導方式,有許多父母不是學教育,不是學心理,所以許多父母不知為什麼孩子九歲後會叛逆,那是有原因的。孩子九歲之前是他律,是被管、被教的。九歲之後孩子就要學習自律。到十二歲孩子要想學習獨立。
    有些父母不知道,當孩子不順從,想法跟我們不一樣時,父母親就愈想把孩子抓得緊。愈抓孩子愈叛逆。所以父母是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做父母的要了解,兒童期的父母又如何做,青少年的父母,還是青年的父母又要學習什麼,不同的階段做的我們,要慢慢的學會把手放開。
    孩子到了十二歲時,已有能力照顧自己,保護自己,做父母的我們不要過度保護、過度照顧孩子。父母如幫孩子愈多,孩子本來應有的能力就沒有了,他們以後就愈沒能力照顧自己,而讓孩子喪失了能力,如果孩子喪失了企圖心,喪失了動機,那將會喪失了在這世界上生存的能力。
    要了解跟著孩子長大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隨著孩子的發展,給他不同時期的需求,給孩子需要的協助。做父母的要懂得把手放開,讓孩子知道,我的想法可以跟父母親有些不一樣。在人生中除了學做父母外,我們也會從孩子身上,了解自己。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做好人生的選擇題2015/11/29


    「我在想過去這二十年發生了什麼事,我又是如何一步步的變成今天大家都感興趣的一個人物,想一想無非就是人生道路上,每一次的選擇,成就了今天的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我們做對了選擇,人生海闊天空,做錯了選擇,荊棘密布,那要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其實有三個條件,第一你就是不能太笨。第二要對所做的事,是感興趣的,感興趣了,才會花時間,對事情進行深入的思考。第三也是做重要的,就是要有豐富的訊息資源。每個人有自己的長項,我在計算機圖形學裡是不行的,我對訊息檢索很清楚,我曾在華爾街做新聞的檢索系統,目前用的應該還是我寫的程序。」這是百度的創辦人李彥宏開講了節目裡,跟年輕學子,分享他是如何創建百度的心路歷程。是位很堅持的人,把想法付諸行動的人。
   李彥宏回憶在山西學校時,就對計算機有興趣,但學校資源不夠,只能有少數的學生可以用,老師以數學考試考得好的人,就可以去學計算機。因此他去學了計算機。學了一年後,學校要進行考試,選出前三名,去參加比賽,那次他們學校派出去的都沒得獎。他到當地的書局,才發現,有太多的為計算機編成的書,在知識的獲得訊息上,對在山西的他們太不平等了。當時他就有個想法,要讓全中國的人,希望不管你是多偏遠的地方,都能像北大教教授一樣,方便、平等的獲取訊息。
    於是他非常的努力,讀了有興趣的北大訊息管理系,為了要在他所在的領域裡比別人了解的更深一些,天天都到北大圖書館看,最新發表的有關他專業上的論文。到美國讀書學習,吃了很多苦,但還是不忘他的夢想,有一天要創建最大的中文收捜引擎,要讓數億的人都能很方便的想找什麼都能找到。
    到美國華爾街做過程序員,他覺得他做的是最好的收搜引擎,他發現,不是他開的公司,他說的老闆不見得會算。於是他決定要自己創公司,讓自己說了算。1999年底回中國,百度創立。很堅持夢想的人。
    說的名言:「當你面對一個一個機會,一個一個選擇的時候,如果你做了正確的選擇,你認準了,就不會害怕失敗、挫折、拒絕,你會堅持下去,不跟風不動搖,一直到成功為止。」
    好認真,好堅持,好用心的人。是學習。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會表達才能找到自己2015/11/27


    上大學是一個很好的寄宿空間,此時是跟父母和家庭,暫時隔離開,可以感受自我獨立存在,上大學可以非常開心的,把自己再打開一些。這是生命的感受,打開自己和同學一起交流,也可以跟空氣、自然去做交流,上大學是為了要學會表達,找到自己。這是在開講了節目裡的話劇冠軍導演田沁鑫演說的一段話。
    演出很轟動的"青蛇"時,藉著的是西方技術幫忙,一群藝術家如:舞美設計德國籍,燈光設計是英格蘭籍,編曲是蘇格蘭籍的人,他們集體來中國幫忙-。節目中她提到,要熱愛我們自己的國家,尤其是我們的文化是如此深久的五千年,有許多東西是可以給別人看的。越做戲劇她越愛中國的文化,所以她一直是穿著我們民族的衣服,跟外國人接觸的去影響他們。
    從小就非常害羞不愛說話的田沁鑫導演,在少年羞澀的她,戲劇溫暖了她孤獨的心靈,藉著戲劇的表達,承載她那靜默時對社會、對人生的一些看法。她也承認的說,她熱愛有興趣的戲劇表達能力,超過她的生活的表達能力,戲劇讓她找到了對情感的認識,開心能在活著時與社會有一個交流的方式。思考我又是如何與這世界在交流。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如何教孩子正確的生活態度2015/11/25


    父母第一要做到的是不要去做攀比,孩子生下來就是獨立的個體,做父母的我們不要拿孩子去做攀比,就算是兄弟姊妹也是如此。黑幼龍拿他的孩子來做比喻,有的孩子從小就很規矩,有的孩子不是如此按常規在走,或比較有創意,做父母的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獨特點。節目中談到中國的父母,很愛拿自己孩子來跟別人做比較,不只是跟鄰居比,還跟同學比,兄弟姊妹比(我想還是有很多有智慧的父母不會如此),很多孩子性格上的自卑就是如此產生的。

    第二是做父母的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孩子一個很好的性格,這比給房子,給任何禮物都重要,性格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那什麼是好性格呢!一是要有自信,一個充滿自信的性格是會受到人歡迎的,還有就是開朗、正向,人們都會喜歡個性開朗又正向,喜歡跟人溝通且隨和的人,這會影響到孩子後來的命運。我想要孩子開朗、正向,首先我們做父母的必須自己先做到才是,人是可以學習改進的,只要做父母的我們願意。是學習,共勉之。黑幼龍與李四端視評談話內容整理。

學校沒有教的東西2015/11/25

    
    今天聽了一場黑幼龍與李四端的對談視評,覺得是學習分享部分內容:
    現在社會上最需要的能力,都是學校沒有教的,如:熱誠、溝通,這也是父母在孩子讀書階段不是如此在意的事。做父母的我們只希望孩子把成績念好,考試分數高一點。
     在漫長的教育過程中,父母親應該給孩子拿出最重要的兩根支柱來幫助他們,那就是支持與寬容。我們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經常而且大方不斷的讚美孩子。孩子一但得到了讚美跟肯定後,孩子會願意去多做一點事的。
    現在我們的企業裡普遍存在著-本位主義,那是需要更多溝通、了解與尊重的。這些能力是現在社會上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我們考試考不出來的,如熱誠、溝通能力、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在學校得獎的都是好學生,那是靠記憶力好所產生的,但出社會這不見得是看得出來的,在工作上要看到的是熱誠跟溝通能力、領導能力,有時你學校好成績,還會成為你工作上的反證。
     研究調查,目前年輕人,最希望的是父母能對他們肯定和讚美。歐美這部分做的明顯的比我們好。我們甚至有一個現象,明明孩子很好,怕他驕傲還會刻意的低扁他,怕他驕傲。做父母的我們可以去反省學習改進。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十歲迪娜的願望

此篇為2012年寫
    讀了研究所,上課方式是很活的,有一天在上一堂青少年兒童福利專題課時,老師在課堂上,放了一部跟孩子福利有相關的影片讓同學們欣賞,是一部屬於布農族的故事--十歲迪娜的願望,很感動。做分享:
    故事的主角是位布農族的小女生叫佩玲,弟妹都叫她『笛娜』,
『笛娜』是布農族的母親的意思。在父母相繼離開後,佩玲就擔任起小媽媽的角色。佩玲八歲時母親改嫁,留下了佩玲佩珊宏志還有剛滿週歲的宏恩等四個孩子,而原本就有飲酒習慣的父親因為母親的離開而終日以酒澆愁,沒多久,父親便因為酗酒過量而肝病過世。這對生為大姊的佩玲來說印象深刻,其他孩子對雙親的回憶或生活片段就沒那麼的清晰,佩玲的弟妹們無法體會失去父母的生活劇變,只是被動且安靜的接受著命運的安排。
    大伯是他們唯ㄧ的親人,對於弟弟留下的四個小孩很疼愛,只是靠粗工為生的大伯與大伯母,原本微薄的收入撫養著自己兩個孩子,一家四口已經很勉強,再加上佩玲姊弟四人,經濟壓力更加沉重,後來將最小的弟弟宏恩,送給姑姑撫養。
    在孩子們的心裡,大伯早已取代了父親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同樣疼愛孩子們的大伯母,也很疼愛孩子們。早熟的大姐佩玲對於弟妹們的照顧,也像他們的母親。但生為大姐佩玲對於母親印象深刻,很是思念。
    電影有一個畫面是佩玲在市場看到母親在買水果,跟蹤媽媽回家知道媽媽現在的家,回家寫了一封信,到媽媽家,此時大伯正好也去佩玲媽媽家,躲在一旁看著佩玲,發現背著書包的佩玲佇立在媽媽家門前。佩玲在那呆站了一會兒,將手中的信投入信箱中,沒想到母親竟在此時將門打開,與佩玲四目交接。
    她們彼此對立無言,僵持了一會兒,此時的佩玲應該是很希望母親能抱抱她,但是母親面無表情的當著佩玲面把門甩上。如此的結果,佩玲想把放在高高信箱裡的信抽回來,而不小心讓手受傷的那幕,讓我看了很心酸的掉下眼淚,好殘忍的母親啊!這一切在角落的大伯都看在眼裡。
    在這之後的幾天,佩玲幾乎一句話都不說,大家都以為她生病了,知道的大伯也是一直保持沉默的。 有一天有痛風的大伯騎著破舊不好發動的機車去找佩玲的生母,想去理論,卻被佩玲的生母以為他想要錢的趕出來,牽著無法發動的機車,拖著痛風的腳回家那幕,很讓人鼻酸。
    
調皮的弟弟宏志下課常跟同學在稻田旁的水溝裡抓螃蟹、魚,他同學被同學媽媽捉到一陣打罵,佩玲幫弟弟宏志捲起的褲管放下來,畫面很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動。孩子們總是擠在狹小的空間,灰暗的燈光下看著訊號不穩定還常常要拍打才能看的電視,因大伯、大伯母、佩玲大姐姐的愛心,雖然物質生活很貧乏,看的出他們精神上非常愉快。
    某天電視工作者,突然出現在大伯家的門前,孩子們對攝影機這新鮮玩意兒感到欣喜若狂。當他們得知,這個來到偏遠山區拍攝的外景隊是”幸福家庭計劃”的綜藝節目時(是他們愛看的電視節目),孩子們都好開心。孩子知道要贏得節目中的家電,要做一個練習才可以有的家電,於是全家人都日以繼夜的陪著大伯練習用網球拍邊緣彈起網球不落地的練習拍。這個練習可以幫他們換回二十多萬家電用品。一個星期裡大伯都相當努力練習。
    錄影這一天終於到了,全家人坐火車北上。一路上的陌生景物,對幾個孩子們來說似乎很新鮮。節目開始時,主持人用VCR介紹了她們全家人的現況,感動了現場每個人。苦練很久的大伯,第一次沒成功,製作單位讓他從來一次,才成功。當說到得到二十萬的家電時,全家人開心的畫面,好是感動人呢!
    節目進行到最後,主持人問到小朋友們心目中最大的願望,
並請生為大姐的佩玲代為回答。此時佩玲卻發著愣,半天說不上話…最後她說出心願是:「我希望媽媽能夠帶我們去兒童樂園玩,只要一天就好!以後,媽媽可以去過她自己的生活,我們再也不會去煩她!」「以後媽媽再也不理我也沒關係了……」聽人讓人很心酸的難過。面對的是自私的母親,最後她當然沒能如願。
   老師最後分析:以團體動力、凝聚力來說,這是屬於很小團體
概念,其中有凝聚力、動力,故事中大伯的工作是「做家」,電影剛開始時,社工問大伯工作時,大伯說是「做家」(蓋房子的零時工),他們是屬於經濟弱勢家庭,工作有做才有錢,故事中的大伯收養了弟弟的四個孩子,其中一個最小的孩子被姑姑帶走,姑姑帶走時,孩子們與姑姑拉扯的畫面叫人感動。
     影片中還看到原住民他們一早就喝酒的習慣。整部電影表現很平,但有深度,看的出他們對生活的無奈跟無助。我們還看到撫養權的問題,離婚時,媽媽如果不要孩子,孩子必須寄養以親屬為優先。影片因是95年拍攝,95年當時的兒少福利法,規定爸爸不在,離婚後媽媽也不要時,孩子的撫養權、監護權,以親屬為優先。當時順位沒很明確,現在青少年兒童保障法比較明確,親屬以阿公、阿媽優先,再來是爸爸的兄弟姊妹,阿姨。
     故事中的主角十歲的佩玲(迪娜)是位親職化的小孩。親職化的
孩子責任扛久了,她會很習慣這種壓力,會不知輕鬆是什麼。他們會很堅強,不容易掉眼淚。
    故事中的佩玲很懂事會主動做家事,煮飯洗衣,一早還要幫弟妹整裡好身上穿的衣服上學....。責任感會超越一般同齡的孩子。對佩玲來說,她比一般孩子早熟,目睹家中的一切,會內化成為自己的ㄧ些東西,對她長遠的人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我們在課堂上,大家還討論到對等待救濟的人,我們做社工的
或政府的人,是給魚好、還是給釣竿好,大家很熱烈的討論。
    大家還有討論到孩子小時候吃點苦是好事,但要有學習的好榜樣
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很棒的一堂課,又是學習開心呢!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如何死的有品味2015/11/23


    我們如何死的有品味,很多有錢人會選擇葬在最貴的地方,來證明有品味,事實上最貴,目前會有很多的選擇,只要有錢。還有一種有品味是可以靠創新來。最常聽到就是死人與活人爭地,我們不要爭,可以在海裡做一個墓地,如果能在海洋造個墓地,那真是春暖花開,面向大海。
    還有一個為了要死的有品味,做第一,更有效的方法,做一個死去的,但有故事的人。如巴黎地鐵裡,巴黎地鐵展出的是,死去的人作品及他們用過的東西,他們的品味跟我們一般人都不一樣,現在的文明,把你的特別保留起來,不管你埋得多深,都要讓你給大家看的見,不是在外海,而是在博物館下面的地鐵。
    那我們有沒有機會成為,他們一樣給人們看的到的機會的人,做一個死後有故事的人。如何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其實女生在大學裡是非常有魅力的,但是很多文學作家的作品中命運常常不濟,長的漂亮一點的人,大都說你紅顏禍水,即便不是禍水,也會是紅顏薄命,紅顏薄命你也要有去處吧!日本人就會讓有故事的女人有個很好的去處,日本有一個墓園就是如此蓋的,一個很漂亮的墓園裡葬了很多女人,都是有家室的女人,這些女人對男人恨之入骨,死了都要跟一堆女人葬一起,也不願意跟她的伴侶葬一起,演說中還介紹了許多有名墓園的一些故事。

    最後一句話說,人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老師認為這句話要改改,生的是不小心,死的一定要說故事。這是幽默風趣的蔣昌建老師的一場演說部分內容。有趣做分享。

社工的一堂課


此篇為2012年寫
    勞工教育館有一堂文化大學徐老師的松陽基金會辦了基礎優點個案的一堂社工課程,我與文大同學因對這課程有興趣,而志願當志工幫忙。一早把家人中午的飯菜準備好,八點半趕到會場幫忙做簽到、發講義,第一次做很新鮮。
    從台灣各地來的社工員共五十多位,輕鬆的志工工作換得一場很棒的知識學習,讓人開心。講課老師因記錯時間(九點半)拖到十點才開始。在此我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九點鐘學員陸陸續續的進場,還有遠至高雄、澎湖來的社工們及一位來至屏東的修女,他們不知是不是平常傾聽慣了,這批專業的社工在教室內出奇地安靜呢!讓我尊敬與欣賞他們的專業。
    宋麗玉施教欲教授的到來開始上課,興奮地聽著從沒上過的社工課程,對內容有感動,與朋友做分享:
    宋老師提到一個"優勢觀點"的觀念說,它本來就存在我們人性當中,跟某些人本來就是相應的,在社工工作中特別提它,因為它屬於個案管理的一種,他們在實務上接觸後發現,"優勢觀點"很符合人性,會讓做社工人更有信心,是讓案主享受更好的服務的一帖良藥。
     佛洛依德曾談到愛吃是童年口腔期沒滿足,太固執是童年肛門期訓練太嚴格,喜歡遲到的人是想得到焦點,也表示童年得到的關愛不夠。在我們潛意識被揭開了病就痊癒了嗎?
    老師問:「什麼樣的人我們告訴他,哪裡錯了他就會覺察改過?」我們答:「成熟、理性、有反省力、開放、行動力強的人,比較容易接受改變。老師又問:「實務中有多少人是如此? 其實理性取向,告訴案主什麼是好的,也是一種不理性。」好驚訝老師的回答。
    老師又說:「一位有偷竊、逃學行為的兒少案主,社工與他見面如果每次都談他的行為問題,平常看到他就想叮嚀他,或每次見面都說你這不對,你那不對,請問這少年會想見到我們嗎?」 應該會逃得遠遠的。是啊!在教育孩子的經驗裡也是如此。
    人通常會跟說話有愉悅經驗的人在一起,或跟會看到我美好一面的人在一起,有人說送人最好的禮物是在互動的過程,讓對方知道他自己有多好。是學習。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開往未來的-地鐵2015/11/21


    年輕是我們唯一的行李,地鐵是我們唯一的工具,有人說地鐵是北京人的宿命,它勤勤懇懇,五點三十分載著第一班早起的人出發,二十三點二十六分又陪著深夜加班的人回家。一輛不擠不入的地鐵,一個不擠不入的城市,這是發生在北京的故事,它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壓垮一個人。用著蠻橫的力量,載著北漂的人,向目的地衝刺,用它們的汗水、淚水,變成了點亮這城市的一盞又一盞的霓虹燈,正是這城市的擁擠,打動了我和你。沒有誰不愛過舒適的生活,如果我們想要擁有,我們從未擁有的東西,我們就必須要去嘗試,我們不曾嘗試,做過的東西,我們選擇競爭,選擇風險,越是艱難,就拚得越有勇氣。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只要有小的縫隙,就用盡全力把根扎下去。這是在超級演說家裡跟媛媛一樣,有著舞台魅力的張晨,做為北漂的一員,有感的一段話。
    述說著很多有的北京人擠地鐵的一些現象,北京地鐵教了她一個生存的邏輯,要在尖峰時刻搭地鐵,就要用盡全力擠上去,要嘛就耗上時間等下去。地鐵的它很公平,既搭載著老北京人,也載著異鄉人,它不會因為任何人要遲到而開快一分鐘,也不會因為任何人要回家,而多給你一秒。
    在一次次乘車時,摸索出規律,那怕那車廂看起來再擠再小,只要能放下一雙鞋的空間,就要用盡全力拚一把,總能擠上去。還用了車上的微笑的美女廣告,述說著北京生活沒像她們的笑容如此容易。又說在北京生活,沒有人會記得她的名字,她與其他人一樣共享著一個稱謂-北漂,總總都在述說著生活的不容易。
    北京是地鐵的樞紐站,它每天迎接著無數人興奮的到來,又目送著無數人黯然離開,但當我們踏進車站的那刻起,命運在我們身邊響起。車上廣播著說,歡迎你搭乘地鐵。無論你選擇留下,還是離開,不要害怕此刻的漂泊,不要害怕寒風黑夜,本站的終點站,必將是你我的未來。

    演說中張晨述說著在北京生活的一種糾結、困惑的情感,口條好、認真、誠懇的散文述說方式,很特別。

一切都值得


此篇2012年寫 
    得在兒子國二那年,一天早上在兒子的房間看到他的週記,隨手翻了一下,看到他寫了一篇《爸媽我想對您說的話》(這題目應該是老師定的)看完後很是感動...內容是這樣寫的:
    天空飄著雨滴,正值春夏交接之際,隨著鋒面的南下,溫度更加的凝重,在這辛勤勞碌的季節,對父母的感懷,不由悄悄地蔓延開來.......爸身為一家之主,從不喊累的您總是對日夜顛倒的工作性質毫無怨言,常在凌晨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家,仍不忘將家中未辦妥的事打點好,縱使在假日時上午下班,到家後整夜沒睡的您只休息片刻,仍堅持帶著年幼的妹妹外出玩耍。您就像這個家庭最厚實的屏障,最穩固的棟樑,支撐著保護著我們。從小到大這感覺一直沒變,不管家中出了在大的麻煩,到您手中都似小學生做加減法般的簡單,再多的負荷也為我們扛下,爸有您真好。
    媽我知道幾年前蹦出的小生命,雖為全家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新的歡笑,負擔最重的還是您,一手扛起妹妹的教育工作,還要應付不定時的無喱頭吵鬧。縱使萬般辛苦,您仍甘如飴,人說女主內男主外,果然不錯,每日打理家事,掃這裡.收那裡,忙著焦頭爛額,到了晚餐時分,您更是一手包辦所有的菜色,供給全家營養所需,而在沉重的家務之餘,更在外頭工作,加倍的勞累,媽您辛苦了。
    爸爸是一棵大樹,保護著底下的幼苗,不受大自然天災過度的摧殘。媽媽就是那雨露,那陽光.那土壤,溫潤大地。
    看完我眼眶濕潤,原來他都知道,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我家兒子


此篇2011年寫
     27歲時我生了我們家的第一個小孩-兒子,那時先生還是軍人,我們住在新竹三廠的眷村,兒子從小就很好帶,說一他從不說二的乖。後來在他二歲時,開始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我,發現他的好一部分是天生的。為什麼如此說,因從事基金會工作後,去做回想,發現一些事,就是以前眷村媽媽都會帶小孩來我家中玩,桌上會放杯子,庭毓是所有孩子的媽媽群裡,屬最小的孩子。杯子放在桌上他如何玩,從不會去打翻,不管是看電視或玩遊戲.看書都能很專注,我職場上的工作內容裡的理論告訴我,這是視覺辨識能力強的孩子。
    因工作的關係,知道如何訓練小孩,庭毓是我第一個孩子,我也做了一些努力。例如,在他三歲時,住眷村的我會在院子的樑上綁一條線,下方綁一個球,教他雙手插腰,眼睛看球用腳踢,做眼睛與腳的眼腳協調訓練,這對智能的提升是會有幫助的,還有每次爬山都不叫他走樓梯,而是爬旁邊的石頭坡,訓練他的手、眼、腳的協調能力,這也會讓孩子的智能做提升。在此很感謝老公,我把所學的理念告訴他,他會幫我來訓練兒子。
    兒子幼稚園放學回來,會在白板上貼上識字卡讓他讀,兒子的配合度相當高很受教,讓我很有成就感,所以在大班時他已經會看很多的書。每天庭毓洗好澡,爸爸會在床上跟他說故事,有西遊記、三國演義,那也是兒子每天最期待的時間。先生是位有耐心的人,他對孩子付出讓我充滿感恩。小學的他讀書很輕鬆,時間都花在讀小說,如:古龍、金庸,世界名著之類的書,因此文筆很好。小學階段的兒子讀書,從來沒讓我操過心。老天給了這麼一個兒子,讓我很是感恩。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與女兒關係


此篇2012年寫
    近來帶女兒的方式,做了許多調整,在功課上的要求也學著放手,因以小五的她,實在要讓她有些空間長大,不應在干涉太多。假日爸爸在家會陪她騎腳踏車,培養她的耐力,我則是陪她做她最愛的事 ”上書局”。
    愛書的她書包中永遠好幾本的課外書,以前常常制止她,現在大了,就隨她去,但該做的事,該寫的功課,她還是會好好完成,發現較尊重她的方式管教後,她更自愛了。細想女兒許多知識都是從書中得來,如:過年心眼稍多的她(跟哥哥比)紅包在交給我幫忙存時,會留一些,每次看她皮包,都是那些錢,她也不花。問她:「為何有錢都不花」。她說:「看了勵志系列的書發現很多人都很窮,不想亂花錢,我不想變成窮人」。現在每天早睡早起,說話也客客氣氣,跟她看人氣公主(好習慣養成)這本書有關係。

    有時我會問她:「媽媽老了,你會孝順我嗎?」她會說:「你放心我會像姑姑孝順奶奶一樣孝順你的。」身教真的很重要,她雖沒提到爸爸,但我知道爸爸的孝順對她影響也很大。因帶她的方式改變了,也讓我們的關係更緊密了,做媽的我此時的心情是開心。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花甲之感2015/11/19


    人生不過是玩、學、做、悟、捨、了。就拿來說,要會,人才會聰明,才會知道如何快樂面對人生。所以是人生參悟的第一個字,那第二個字是,第三個字是,其實就是破萬卷、行千里的事,也就是我們要去獲得知識,除了基礎知識,還要了解歷史、社會、自然。要走南闖北,一定要走出家門,走出城市、國家,永遠要學習、實踐、驗證自己,去做好眼下的每件事情。等我們有悟性了,曉天下,明事理之後,你會突然間覺得很累,很多很多事,知道有願望,但事做不成,這時非常苦惱,其實要學會它不僅僅是慈善,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樂捨善施,那樣的一種,這是濮存昕老師在超級演說家節目裡演說的60歲感言。
    談到我們在成功以後,百尺竿頭在向前一步的時候,解決自己擁有的一切,包括名與利,你能不能放下,非常非常淡泊的、輕鬆的,如此我們才能夠前行的再往前走,他也不諱言的說,是他的一個課題。最後說到,其實我們每天都面對著開始、結束,開始、結束,休養生息,才有第二天的陽光,在等待我們。如果我們能體悟到人生就是如此的,開始、結束,去做好心理準備,我們就能夠年輕。聽了有份感動呢!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有不為2015/11/18


   我們的教育體系下,常常跟我們強調一個人要"有為","有不為"對我們來說比較陌生。"有為"是多做事,有好成績、好成就,考證要愈多,愈有成就,在工作上業務愈繁忙,會愈成功,如此才是一位有為的青年,也愈接近成功。我們也會去做很多事,去顯示我們能力、價值感、優越感。"有不為"是出於孟子,原文就是『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意思是指人只有對某些事情,捨棄不幹,才能有所做為,也可以說你要有所作為,必須先要有所不為。這是在超級演說家裡口條、台風一級棒的王帆,部分演說內容,很吸引我。
    王帆述說她在一次交換學生時來到台灣,參觀了林語堂的故居,看到匾額上寫的有不為齋,她去查了一下,發現林語堂為這所謂的"有不為"曾說過:「我一生中所做過的許多事,力求上帝寬佑,想想倒是未做過的事,反而是我的美德,我不曾寫過一篇當局嘉獎過的文章,我不曾吆喝佣人,我不曾白拿百姓的一毛錢,這社會不會缺歌功頌德的人,但缺威武不屈的人,不缺到處捐款的人,但缺富貴不淫的人,不缺窮困僚到的人,但缺貧賤不移的人。」"有不為"不僅僅是,當我們面臨選擇時要懂得取捨,更是面對誘惑時,要敢於"不為"的堅守底線。

   演說中王帆對大家說:「"有不為"可能在短時間,不可以為我們帶來實際的利益,但希望它會是一個種子,從今天開始埋在你、我每一個人的心中。等它生根發芽,便會蔚然成風,成為一個信仰。一個人的高低、貴賤、好壞,真正不是體現在他做了什麼,更重要是體現在他沒做什麼,不肯做什麼。"有為"固然好,而"有不為"更是一個人的品格,一個社會的底線,一個民族的氣節。聽了有份感動。
    舞台上張衛健分享他從書中看到的這麼一段話"人生不只是追求達到怎樣的事業成就,更加要追求的是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後者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人生目標。分享。

女兒與小雯


此篇2012年寫
    女兒前陣子跟我說:「媽媽男生、女生長大都會有一件事 是會有些辛苦的。」我說:「是什麼。」她說:「女生長大要生孩子會很痛又辛苦;男生長大要當兵,會很不自由,但現在男生當兵可能不再強制規定,但女生如果想要孩子,卻一定還是要忍受那生產時的痛,真不公平。」我聽,覺得這小女生想的真多。
    前幾天常跟女兒一起走路隊的同學,跟她說:「我跟我媽媽說好了,要去你媽媽的安親班。」 第二天,主任就跟我說:「妳再帶一位五年級的學生可以嗎?」於是小雯到了我們班,小雯的能力很好,字又漂亮,很快我就決定帶她了,希望給最近一直吵著不想跟我到安親班的女兒有些想來的動機。
     我問:「小雯你喜歡我們班嗎?」她說:「喜歡。」(孩子帶久了,我有一些敏感度。)我說:「你喜歡跟大哥哥、姐姐一起對不對。」靦腆的小雯說:「對。」(這是能力夠的小孩,會比較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孩子在一起,她以前的安親班小小孩較多,她知道我們班都是六年級)來了第二天我請她幫我送本子給哥哥、姐姐,看得出獨生女的小雯好興奮呢!都是家中唯一的女生,小雯跟女兒感情超好。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學習的態度


此篇為2012年寫
    周二與好友出去聊到孩子,她說她不是如此在意成績,她在意的是孩子學習的態度。 是啊!孩子的學習態度真的很重要,我也是如此認為,其實孩子是需要大人不斷的提醒的。讓我想到女兒,近來覺得自己比較不太會對女兒生氣,原因是她在學習態度上進步了。迷小說還是照迷,偶爾也還是有錯字,但敏感的我發現做功課的那份積極心她出來了,讓我感到很欣慰。
    覺得女兒的進步非我一人的功勞,老師一定也做了什麼。前幾天女兒說:「媽媽妳看這造句好不好。」我說:「好棒喔!又長又通順。」她說:「媽媽妳看。」我一看之前的造句上面有兩個星星,我說:「你想得到星星。」她說:「嗯!」真的要感謝老師的幫忙。
    周五女兒考完試,跟我說班上有人考20分,我問:「那老師有沒有很生氣。」 女兒說:「沒有。」老師只說:「回家要看一下考卷,把不會的弄懂。」女兒如此說著,同是老師的我有份感動。第二天一早拿她聯絡簿來,跟老師寫了一些感謝的話。 如此寫:老師很想跟您說一聲感謝, 感謝您考前幫孩子認真的做複習,感謝您在考完試跟孩子說的溫柔話語。感恩!
    當別人很用心的做事,都會讓我感動不已。尤其是私校,每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老師能如此豁達,情緒不受學校氛圍影響。 好棒的老師,致齊的福報好,在重要的五、六年級碰到情緒穩定的好老師,讓做媽的我很感恩,對她爾後的人生一定有某種程度影響。



辯論無所不在2015/11/17


   辯論是一套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在學辯論中,並不是一定要找到什麼答案,因為人生太多問題,本質上是沒有答案的。這是有著多次辯論經驗的黃執中超級演說家的舞台上的一段演說詞。
   他述說著每次學生,都會問他為何要學辯論,辯論的好處是什麼?
如果我不想與人發生衝突,也不想跟人唇槍舌劍,去獲得什麼優勢。我有必要學辯論嗎?他做了說明:大家都有過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經驗,譬如:腦中一邊是小天使,一邊是小惡魔。小天使說,做這個做這個,小惡魔說,不要做不要做,然後你在中間左右為難,這就是典型的辯論,而這過程中口若懸河不重要,唇槍舌劍也不重要。
   何謂問題,問題不就是出毛病嘛!不是,是一個人期待現實之間的落差,舉了個例子:當老師說王小明你有問題,此時老師真正要表達的是,王小明你的表現我不滿意;你的行為沒有達到我的標準;你的帶態度我不接受,現實中王小明與老師的期待有落差了。辯論有什麼好處呢!它可以幫助我們想得更清楚,而事實上大多數的時候,遇到人生困難,只要想得夠清楚就夠了。
    辯論讓我們練習到,分析事情的方法,學會去思考問題,讓自己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每場演說聽別人的故事,及演說著不同角度的思考模式,都是學習。



高志斌老師談E世代的教養(下)


此篇為2011年寫
    高老師對家庭對孩子用心的表現,讓我印象深刻。演說中他談到等人,他從不生氣。從年輕等太太,乃至於到現在三個孩子開始晚歸都是他等門,等孩子他的原則是,孩子只要安全回來就好。他提醒做父母的孩子晚歸,只要他說的出理由,做父母的都要相信。不要用生氣怒罵的方式,讓孩子心生恐懼,出車禍,那是我們做父母的賠不起的。
    還提到,他很在乎他的家庭是否幸福,是否安全, 這是他做父親的態度,又說他工作如此的努力為的就是這件事,所以他知道如何去與孩子成長,每個環節他都很小心。很讓人感動呢!
    他認為孩子開車拿到執照是教練的事,開車上路是家長要教的,從孩子們坐在駕駛上他就做邊開始教孩子,紅綠燈停下來,離前車三公尺,他會跟孩子說這就叫尊重與安全。並告訴孩子他會把眼睛閉上,車開動時,不可讓爸爸身體搖晃,下地下室,上高速公路,及紅綠燈煞車前,不可讓我眼睛睜開。教導孩子一定要讓坐在你旁邊的家人感到安全,閉著眼睛都可安全的到達目的地,這叫深情款待。有趣呢! 
    從太太懷孕的那天高老師說他就幫孩子寫日記,老三20歲寫20年,23歲寫了23年,老二21歲寫了21年。他說以後他會交給媳婦,告訴媳婦他是如何栽培她的老公疼她的老公,請媳婦也要如此疼惜她老公。教育孩子高老師說,他的心態是要建立一個百年家族而努力。他明確得知道他的孩子會用什麼態度去對待他的妻兒,因為他做了很好的典範。高老師對孩子的用心,很讓人敬佩。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高志斌談E世代的教養〈上〉


此篇2011年寫
    談到教育孩子的氛圍中做父母的要有感覺,很多人會到空山廟宇去求道,老師說:「如果把妳們這一班搬到日月潭,妳們看到湖光山色很美,感覺心靈被洗滌了。可能妳在看這山水前,也許走過很多步道,在這步道中有許多事物,譬如天際間的一抹雲與鳥構成很美的畫面,或是落葉掉落在你的身上,你有感覺嗎?看到毛毛蟲,你有沒有試著對話,問問它們,你們是不是也在郊遊嗎?是否會去告訴孩子,你們看它媽媽也帶它們出來玩耶!」老師告訴我們對任何事要認真去體會。
    還談到何謂謙虛:稻子愈高愈會低頭,它代表謙虛。稻子很雜,但雜而有序,這叫分寸。人與人之間,進退就是分寸,無關乎你的個性,無關乎你的學歷,有關你的教養與態度。這是做父母要有的教育氛圍。
談到做家長要把角色扮演好,及教育孩子時,選擇比努力、方向很重要。老師舉例說:「以前有五個大漢在推一個陷入泥沼中的牛,怎麼推都推不動,一個小朋友才七、八歲從牛的鼻子一拉,牛就走了。」意指在教育上順勢、方向的重要。演說中談到身為教育孩子的父母人情世故要懂,才會教孩子,看到一切事物都沒感覺,又如何來教育孩子。這是做父母的要去好好思維反省的。
老師說了巴西球王比利的一個小故事:老比利是位很落魄的足球員,巴西的窮人都很想踢足球來改善家中的生活。比利十六歲時,
足球就已嶄露頭角。有一天比利與同儕在大樹下抽菸,正好老比利(比利的爸爸)經過,比利很快的把煙藏起來,老比利笑笑的與他們打招呼,比利的朋友跟他說:「你老爸一定沒看到,才會笑笑的跟我們打招呼。」
回到家老比例很溫柔的把比利叫到面前來說:「煙抽起來的味道好不好。」比利害怕的顫抖,爸爸很溫柔的又說:「是這樣的我從來沒抽過,不知道那味道好不好,你可以告訴我那味道好不好嗎 ?比利說:「不好。」爸爸很溫柔的又說:如果將來你要在足球界發展,抽菸會傷害你的身體。」說完從口袋裡拿出巴西的錢幣二十元給比利說:以後要抽菸爸爸給你錢,不要跟人家伸手要煙,那是很丟臉的事。」比利很感動,從那時起比利就再沒碰過菸。由這故事看來,比利的父親用了很好的方法,造就了他後來的成功。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生病的五階段2015/11/15


    瑞士的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去陪伴一些得癌症的病人,研究發現這些人的情緒反應,是有一定規則可循的。分別有五個階段,首先第一個階段是抗拒的說:「怎會是我。」第二個階段會憤怒的說:「這件事怎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是好人啊!」第三個階段是會去跟命運討家還價的說:「如果這次的驗血報告正常,我一輩子吃素。」當這也沒用時,病人會落入一個很深的低潮,很多人會在這時放棄一切。如果他們可以再撐一下,去轉換一下心態,他們就會到達第五階段,就是接納,坦然面對,接受現實,此時可以從處境裡面去接受,一些正面的力量,會讓他們更積極的去面對接下來的日子,這是超級演說家劉軒的演說。
    劉軒在演說中分享他親身經歷的五個階段的故事,很感動人。又說其實我們在面對哀傷的五個階段,當我們失去親人;當我們結束一段感情;當我們突然失去健康,當年提出這理論的人提醒我們,人未必一定要經歷那五階段,是可以從那悲傷階段,直接到開朗面對的。
有些正面能量強的人,因為他們懂得感恩,懂得把握,懂得珍惜每一刻,他們把每個多出來的日子,都當做是多一個機會。
   每段悲傷都是一個教訓,來提醒我們必須要珍視在一起的機會,每個缺陷都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用人生的愛來撫平。每一次出門都是離別,每一次回家都是相聚,就因為人生充滿了無常,所以我們更是要好好應對,因為我們有一天都會離開這世界,所以我們更要把握每一個當下,每一段相聚,每一個美好的今天。

   很棒的演說,我們的一生,或多或少會碰到一些困難事,會讓我們覺得過不去了,這場演說幫我們了解有五階段,如碰到了可以慢慢去觀察自己,調整適應,終究在困難的事都會過去的。共勉之。

請不要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2015/11/15


     大家相信愛情嗎?不管你是涉世未深,還是你早已愛的傷痕累累了,每個人在心裡都會去渴望一份愛情,它是真摯的、它是專一的、它是持久的,如果一個人在愛情裡面,因為愛的真,因為愛的深,他被傷害了,他看起來很蠢嗎? 看起來很可悲嗎不,看那些考慮好各種條件去結婚,到結婚才發現,沒有一點愛的回憶,愛情好像在他身上沒發生過,媛媛(超級演說家裡的冠軍學員)她覺得那才叫可悲。
    還說:「我會好好去體會,在心裡愛他,愛的聲嘶力竭,他聽不到,我在心裡愛他愛的天崩地裂,他也看不到,我像一個孤獨女戰神一樣,就這樣又狼狽又勇敢的這麼愛著他,等到我死的那天,回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覺得,它是可貴美好,不會後悔。」她認為一輩子不結婚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在婚姻裡沒真正得到愛情的人。
    媛媛是有很好學問底子的人,有激情,有誠懇,有想法,有份感動。


愛撒嬌的男人最好命2015/11/14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撒嬌,都是一種愛的本質的體現。在弱者面前撒嬌,往往我們能夠給他們尊重。而在比我們高的人的眼中,我們去撒嬌的話,就會帶給他們一種柔軟,讓他們更加貼近本真的快樂和幸福。撒嬌並不是男人軟弱,而是更能去體現男人的力量,很多時候沒有必要,直來直去,偶爾撒一點嬌,會是一個善巧的法門,偶爾的撒一點嬌,也會是一個特別的轉化器,這是在超級演說家裡有著演員身分的黨皓予演說的一段話。,
   在演說的舞台上跟大家分享他快樂的秘訣,就是已是個大男人的他會-撒嬌,大家會說撒嬌是女人的專利,男人只能耍橫,只能用雄性力量去達到自己的目標。他認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應該要會撒嬌。男人撒嬌就是假裝示弱,用呆萌去解決問題,演說中舉了兩個故事,說明因為他的會撒嬌,得到的好處。
   談到女人撒嬌,男人就投降了,男人撒嬌世界未必會投降,但生活一定會變得溫暖快樂,這是一個男人所能贏得的最好命運。演說結束,張衛健導師也談到他的做人風格說:「當我們在人之上,要把人當人看,當我們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看。」有意思。

    很有趣的一場演說,在我的生活圈裡,男生、女生只要會撒嬌,都是會有許多的好處呢。不會的朋友,學學喔!共勉之。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吳敏蘭老師留學與教學經驗分享(下)


此篇為2011年寫
    目前在英國學校教書的吳老師跟大家分享,她的教學經驗。她發現小一、小二轉來的小朋友到四、五年級時中文能力的說、讀都還好,寫的基本功都很弱。反而是國中才轉來的孩子,他們的中文能力都保有一定的水準,剛開始英文讀得很苦,但英文能力 一但建立好後,都會很優秀。
    因為中文能力比英文難學的多,在台灣讀到國中中文就有基本的國文能力、文言文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事。這牽涉到我們現在要給孩子什麼,讓他們以後更有競爭力,中文能力真的非常重要。
    吳老師因為從小是媽媽用英文繪本餵大的,對她的影響很大,
當時她在美國、英國學校也是用英文繪本來進入教學,吳老師很喜歡用玩偶,玩偶是她的好朋友。與玩偶一起說繪本,很快的就可把小朋友帶入情境當中。
    她覺得,台灣很少有機會讓小朋友接觸到多國文化,後來她自己辦學後常跟華僑學校的小朋友交流,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到多國文化。在學校常常會舉辦,印度週、西班牙週、夏威夷週、英國週、美國週...等。讓孩子了解不同國度有不同文化。還有英語體驗村,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護照,在英文的情境中做語言的練習。她很慶幸因成長背景,讓她可以拿這些經驗來圓夢。 
    很多人會問吳老師愈早送孩子出國愈好嗎?吳老師說:「見仁見智的問題,如果孩子送出國,就在國外發展不要回來的話還可以,但最好父母要陪著。如果想讓孩子可以選擇的話,時間點,就要三思。因中文的學習,需要時間累積,還有文化的內涵,也就是說話的內容如何讓孩子言之有物,最好能有一定的水準。
    在台灣孩子的學習是辛苦,很刻板,可是對孩子是有一定扎根的基礎。台灣高中畢業,中文說的能力有一定水準後,再出國就不會有說、讀、寫能力的問題。
    學中文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文化內涵,要懂得去運用,很重要。語言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如果一定要出國,吳老師建議家長一定要陪,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會遇到什麼樣的朋友,會受什麼樣的影響,因為孩子出去不只是面臨學習上的問題,還要面臨交朋友問題。做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好好想一想。
    孩子出國要做什麼準備?吳老師認為,現在的孩子要訓練他們
受挫的能力。像是到陌生環境有沒有辦法自己交朋友、把自己照顧好,自己有沒有一套讀書的方法。如果受挫力不強,而家長又沒辦法陪孩子,是件很危險的事。
    孩子不只英文程度要好,還要了解時事,了解世界發生些什麼事,從小學就要開始培養。還要讓孩子有討論的能力,口語表達的能力,是我們現階段就可幫孩子加強的,我們可以多讓孩子有機會去跟別人對談,讓孩子表現他的想法,多跟孩子討論,讓孩子有表達自我想法的經驗,未來孩子一定會走出去,這是我們可以幫孩子的。
    哪我們做父母的又要準備什麼呢? 第一個也是最現實的就是要有錢。還有讓孩子有金錢觀念很重要,要讓孩子了解父母辛苦,了解父母賺錢的辛苦,教孩子惜福很重要。
    從吳老師誠懇的分享中,相信想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同學家長,一定有了很大的收穫。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留學與教學經驗分享(上)


此篇為2011年寫
    上週成長班請到吳敏蘭老師來說自己的留學及一些教學經驗,因為是我們第二組值班,大家都很早到,吳老師也提早十分鐘到,親和力十足的吳老師,坐在前面,一直對著大家微笑,讓我印像深刻。九點三十五分在第二組宛玉完整的介紹,開始這場演講。
    父親是位外交官,有一年駐派到紐西蘭,她在那出生,父親幫她取名-吳敏蘭。在她言談中知道有位了不起的媽媽,媽媽是她最初最好的老師,是她英文的啟蒙老師,在國外常帶她們姊妹三人上圖書館,母親的身教,深深影響她。
    後來到泰國,媽媽訂國語日報,下了課教她們中文,背唐詩,寫日記,當時她會很生氣,為何別人下課回家都可以玩,而她們卻要學中文,但在多年後對媽媽卻是滿心的感激,因媽媽的堅持,讓她後來都能保有不錯的中文能力。
    後來到了韓國的華僑學校,姐姐一直是她最好的伴與朋友,國中時回到台灣,念國中那段時間是她最黑暗期的開始,體罰的日子讓她印象深刻,但媽媽,一路陪著,讓她感恩。
    高中因爸爸被派到瑞典,當時她也去,瑞典的小朋友從小就接觸英文,讓已是高中的她學習備感壓力。
    北歐國家瑞典政府的一些值得學習的政策,就是讓所有移民,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保留他們本國的語言,所以提供所有移民母語教育,瑞典政府會支助小孩一對一的教學,目的是讓他們國家能保有競爭力,這是特別的地方,瑞典人在教育上很有遠見,從小朋友小就要學習多國語言。吳老師提到在瑞典的高中學習雖說讓她很辛苦,但對她爾後的學習幫助很大。
   父親的每三年就換一個國家,常常讓她面臨語言與交朋友問題,每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她都會靜靜的觀察,等語言好一點就會交到一些知心的朋友。在瑞典姊姊沒跟在身邊,常寫日記,因新環境沒人可說話,最高紀錄一年可寫265封的信,她後來想想要感謝媽媽逼她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到了哈佛讀書時是班上是最年輕的,班上所有的人都有工作經驗,而她只有大學助教。吳老師建議大家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再去唸研究所,因工作上的經驗不足,上課時常常只有聽的份,如果有工作經驗收穫肯定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