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吳敏蘭老師留學與教學經驗分享(下)


此篇為2011年寫
    目前在英國學校教書的吳老師跟大家分享,她的教學經驗。她發現小一、小二轉來的小朋友到四、五年級時中文能力的說、讀都還好,寫的基本功都很弱。反而是國中才轉來的孩子,他們的中文能力都保有一定的水準,剛開始英文讀得很苦,但英文能力 一但建立好後,都會很優秀。
    因為中文能力比英文難學的多,在台灣讀到國中中文就有基本的國文能力、文言文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事。這牽涉到我們現在要給孩子什麼,讓他們以後更有競爭力,中文能力真的非常重要。
    吳老師因為從小是媽媽用英文繪本餵大的,對她的影響很大,
當時她在美國、英國學校也是用英文繪本來進入教學,吳老師很喜歡用玩偶,玩偶是她的好朋友。與玩偶一起說繪本,很快的就可把小朋友帶入情境當中。
    她覺得,台灣很少有機會讓小朋友接觸到多國文化,後來她自己辦學後常跟華僑學校的小朋友交流,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到多國文化。在學校常常會舉辦,印度週、西班牙週、夏威夷週、英國週、美國週...等。讓孩子了解不同國度有不同文化。還有英語體驗村,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護照,在英文的情境中做語言的練習。她很慶幸因成長背景,讓她可以拿這些經驗來圓夢。 
    很多人會問吳老師愈早送孩子出國愈好嗎?吳老師說:「見仁見智的問題,如果孩子送出國,就在國外發展不要回來的話還可以,但最好父母要陪著。如果想讓孩子可以選擇的話,時間點,就要三思。因中文的學習,需要時間累積,還有文化的內涵,也就是說話的內容如何讓孩子言之有物,最好能有一定的水準。
    在台灣孩子的學習是辛苦,很刻板,可是對孩子是有一定扎根的基礎。台灣高中畢業,中文說的能力有一定水準後,再出國就不會有說、讀、寫能力的問題。
    學中文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文化內涵,要懂得去運用,很重要。語言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如果一定要出國,吳老師建議家長一定要陪,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會遇到什麼樣的朋友,會受什麼樣的影響,因為孩子出去不只是面臨學習上的問題,還要面臨交朋友問題。做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好好想一想。
    孩子出國要做什麼準備?吳老師認為,現在的孩子要訓練他們
受挫的能力。像是到陌生環境有沒有辦法自己交朋友、把自己照顧好,自己有沒有一套讀書的方法。如果受挫力不強,而家長又沒辦法陪孩子,是件很危險的事。
    孩子不只英文程度要好,還要了解時事,了解世界發生些什麼事,從小學就要開始培養。還要讓孩子有討論的能力,口語表達的能力,是我們現階段就可幫孩子加強的,我們可以多讓孩子有機會去跟別人對談,讓孩子表現他的想法,多跟孩子討論,讓孩子有表達自我想法的經驗,未來孩子一定會走出去,這是我們可以幫孩子的。
    哪我們做父母的又要準備什麼呢? 第一個也是最現實的就是要有錢。還有讓孩子有金錢觀念很重要,要讓孩子了解父母辛苦,了解父母賺錢的辛苦,教孩子惜福很重要。
    從吳老師誠懇的分享中,相信想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同學家長,一定有了很大的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