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如何做孩子的激勵大師(一)2015/11/30


    盧蘇偉老師成功父母的有聲書分享:
    父母都認為孩子就是要管要教,其實孩子要的不是管跟教,而是了解跟賞識,那父母如何使對力、用對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激勵。做父母的我們會擔心,孩子這個不好,那個不好,這種過度的擔心,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障礙。整理-盧蘇偉有聲書。
    要懂得去賞識我們孩子的獨特,上帝在造人時,把每個孩子都造的非常獨特,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是不需要去比較的。孩子也許在功課上不如別人,但他在某些地方一定有勝過別人的地方。
    要懂得賞識我們獨特的孩子,與孩子做到良好的溝通,讓孩子的情緒保持在一個正向的最佳狀況,孩子才會有好的表現。 
    如何做一個高效能的父母,如果沒時間給孩子,那我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當中,去持續做對的事,這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親會說孩子說謊、抽菸、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孩子做錯事,不是這麼重要,因為孩子他在學習在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東西不如父母親的期待,我們要學著去了解孩子,因為這種錯誤的學習,是個成長的機會,不是不好的不對的。
    洪蘭教授長期在呼籲,養兒育女大不同,教養兒子、與教養女兒的方法是會不一樣。許多父母不知道,都以為我們只要好好教他、管他,孩子就一定會成材、成器。其實不是的,很多孩子會出問題,是他們沒被了解,沒被賞識。
    父母如何陪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長大我們爸爸、媽媽是要跟著長大。那是要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有不同的教導方式,有許多父母不是學教育,不是學心理,所以許多父母不知為什麼孩子九歲後會叛逆,那是有原因的。孩子九歲之前是他律,是被管、被教的。九歲之後孩子就要學習自律。到十二歲孩子要想學習獨立。
    有些父母不知道,當孩子不順從,想法跟我們不一樣時,父母親就愈想把孩子抓得緊。愈抓孩子愈叛逆。所以父母是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做父母的要了解,兒童期的父母又如何做,青少年的父母,還是青年的父母又要學習什麼,不同的階段做的我們,要慢慢的學會把手放開。
    孩子到了十二歲時,已有能力照顧自己,保護自己,做父母的我們不要過度保護、過度照顧孩子。父母如幫孩子愈多,孩子本來應有的能力就沒有了,他們以後就愈沒能力照顧自己,而讓孩子喪失了能力,如果孩子喪失了企圖心,喪失了動機,那將會喪失了在這世界上生存的能力。
    要了解跟著孩子長大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隨著孩子的發展,給他不同時期的需求,給孩子需要的協助。做父母的要懂得把手放開,讓孩子知道,我的想法可以跟父母親有些不一樣。在人生中除了學做父母外,我們也會從孩子身上,了解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