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十歲迪娜的願望

此篇為2012年寫
    讀了研究所,上課方式是很活的,有一天在上一堂青少年兒童福利專題課時,老師在課堂上,放了一部跟孩子福利有相關的影片讓同學們欣賞,是一部屬於布農族的故事--十歲迪娜的願望,很感動。做分享:
    故事的主角是位布農族的小女生叫佩玲,弟妹都叫她『笛娜』,
『笛娜』是布農族的母親的意思。在父母相繼離開後,佩玲就擔任起小媽媽的角色。佩玲八歲時母親改嫁,留下了佩玲佩珊宏志還有剛滿週歲的宏恩等四個孩子,而原本就有飲酒習慣的父親因為母親的離開而終日以酒澆愁,沒多久,父親便因為酗酒過量而肝病過世。這對生為大姊的佩玲來說印象深刻,其他孩子對雙親的回憶或生活片段就沒那麼的清晰,佩玲的弟妹們無法體會失去父母的生活劇變,只是被動且安靜的接受著命運的安排。
    大伯是他們唯ㄧ的親人,對於弟弟留下的四個小孩很疼愛,只是靠粗工為生的大伯與大伯母,原本微薄的收入撫養著自己兩個孩子,一家四口已經很勉強,再加上佩玲姊弟四人,經濟壓力更加沉重,後來將最小的弟弟宏恩,送給姑姑撫養。
    在孩子們的心裡,大伯早已取代了父親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同樣疼愛孩子們的大伯母,也很疼愛孩子們。早熟的大姐佩玲對於弟妹們的照顧,也像他們的母親。但生為大姐佩玲對於母親印象深刻,很是思念。
    電影有一個畫面是佩玲在市場看到母親在買水果,跟蹤媽媽回家知道媽媽現在的家,回家寫了一封信,到媽媽家,此時大伯正好也去佩玲媽媽家,躲在一旁看著佩玲,發現背著書包的佩玲佇立在媽媽家門前。佩玲在那呆站了一會兒,將手中的信投入信箱中,沒想到母親竟在此時將門打開,與佩玲四目交接。
    她們彼此對立無言,僵持了一會兒,此時的佩玲應該是很希望母親能抱抱她,但是母親面無表情的當著佩玲面把門甩上。如此的結果,佩玲想把放在高高信箱裡的信抽回來,而不小心讓手受傷的那幕,讓我看了很心酸的掉下眼淚,好殘忍的母親啊!這一切在角落的大伯都看在眼裡。
    在這之後的幾天,佩玲幾乎一句話都不說,大家都以為她生病了,知道的大伯也是一直保持沉默的。 有一天有痛風的大伯騎著破舊不好發動的機車去找佩玲的生母,想去理論,卻被佩玲的生母以為他想要錢的趕出來,牽著無法發動的機車,拖著痛風的腳回家那幕,很讓人鼻酸。
    
調皮的弟弟宏志下課常跟同學在稻田旁的水溝裡抓螃蟹、魚,他同學被同學媽媽捉到一陣打罵,佩玲幫弟弟宏志捲起的褲管放下來,畫面很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動。孩子們總是擠在狹小的空間,灰暗的燈光下看著訊號不穩定還常常要拍打才能看的電視,因大伯、大伯母、佩玲大姐姐的愛心,雖然物質生活很貧乏,看的出他們精神上非常愉快。
    某天電視工作者,突然出現在大伯家的門前,孩子們對攝影機這新鮮玩意兒感到欣喜若狂。當他們得知,這個來到偏遠山區拍攝的外景隊是”幸福家庭計劃”的綜藝節目時(是他們愛看的電視節目),孩子們都好開心。孩子知道要贏得節目中的家電,要做一個練習才可以有的家電,於是全家人都日以繼夜的陪著大伯練習用網球拍邊緣彈起網球不落地的練習拍。這個練習可以幫他們換回二十多萬家電用品。一個星期裡大伯都相當努力練習。
    錄影這一天終於到了,全家人坐火車北上。一路上的陌生景物,對幾個孩子們來說似乎很新鮮。節目開始時,主持人用VCR介紹了她們全家人的現況,感動了現場每個人。苦練很久的大伯,第一次沒成功,製作單位讓他從來一次,才成功。當說到得到二十萬的家電時,全家人開心的畫面,好是感動人呢!
    節目進行到最後,主持人問到小朋友們心目中最大的願望,
並請生為大姐的佩玲代為回答。此時佩玲卻發著愣,半天說不上話…最後她說出心願是:「我希望媽媽能夠帶我們去兒童樂園玩,只要一天就好!以後,媽媽可以去過她自己的生活,我們再也不會去煩她!」「以後媽媽再也不理我也沒關係了……」聽人讓人很心酸的難過。面對的是自私的母親,最後她當然沒能如願。
   老師最後分析:以團體動力、凝聚力來說,這是屬於很小團體
概念,其中有凝聚力、動力,故事中大伯的工作是「做家」,電影剛開始時,社工問大伯工作時,大伯說是「做家」(蓋房子的零時工),他們是屬於經濟弱勢家庭,工作有做才有錢,故事中的大伯收養了弟弟的四個孩子,其中一個最小的孩子被姑姑帶走,姑姑帶走時,孩子們與姑姑拉扯的畫面叫人感動。
     影片中還看到原住民他們一早就喝酒的習慣。整部電影表現很平,但有深度,看的出他們對生活的無奈跟無助。我們還看到撫養權的問題,離婚時,媽媽如果不要孩子,孩子必須寄養以親屬為優先。影片因是95年拍攝,95年當時的兒少福利法,規定爸爸不在,離婚後媽媽也不要時,孩子的撫養權、監護權,以親屬為優先。當時順位沒很明確,現在青少年兒童保障法比較明確,親屬以阿公、阿媽優先,再來是爸爸的兄弟姊妹,阿姨。
     故事中的主角十歲的佩玲(迪娜)是位親職化的小孩。親職化的
孩子責任扛久了,她會很習慣這種壓力,會不知輕鬆是什麼。他們會很堅強,不容易掉眼淚。
    故事中的佩玲很懂事會主動做家事,煮飯洗衣,一早還要幫弟妹整裡好身上穿的衣服上學....。責任感會超越一般同齡的孩子。對佩玲來說,她比一般孩子早熟,目睹家中的一切,會內化成為自己的ㄧ些東西,對她長遠的人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我們在課堂上,大家還討論到對等待救濟的人,我們做社工的
或政府的人,是給魚好、還是給釣竿好,大家很熱烈的討論。
    大家還有討論到孩子小時候吃點苦是好事,但要有學習的好榜樣
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很棒的一堂課,又是學習開心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