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如何做好報告2017/03/05

懷念學習時光,分享舊文。
    
我們做報告時找資料-作者用他的邏輯,傳遞給你他想表達的意念,能否跟上作者的思考,將決定你會花多久看懂,當然這是在假設這是一篇好文章的前提之下。所以我們從第一刻看到題目開始,就要開始思考,這是什麼意思?作者想要做什麼?他下一步想說什麼?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想?這樣合不合理?可不可以不要這樣假設?沒有別的選擇了嗎?看到一句話,有時候要想上好幾小時這是很正常的。它不是影響視力的工作,它是影響腦力的工作。這是口條一級棒有思想,又有好文筆,幽默、反應快,有正義感,也有社會同理、同情心的好老師-我研究所的順民老師。
    老師的幽默跟另類思想,在當時影響著我。有著豐富社工經驗的他,敏感的分析著各種當下的社會議題,精闢的分析,每堂課都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另類思維角度。印象裡老師的口頭禪是『會不會,清不清楚。』說完要給我們的東西,他都會如此問,怕我們會不懂他要傳達的東西。
    老師教我們,如何做報告的說過:「站在台上報告要認為跟相信在教室裡只有自己是最懂的氣勢。」「訓練是一種過程不是結果。」「上台報告一定要是自己有所感的東西。」「報告用心用力,加上老師的回應會進步很大,要學著從報告裡找到自己的信心。」「報告的功力等於寫作功力加思考功力。」
    還說:「如何做一次好的論文報告呢?要先回答好的定義是什麼,當然聽完懂得人多,聽不懂的人少,清醒的人多,睡著的人少,就是一個重要指標。所以一個好的論文報告跟聽眾的品質也有關係。不過我不知道如何談提升聽眾品質,我就談談如何提升報告品質。」幽默老師為了要教我們報告,說的一段有意思的話。
    對報告,老師要求很高的跟我們說:「許多人在報告自己的東西時,會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看的懂,如果有這種心態,就是看不懂。所謂懂,就是可以用自己的話語,扔掉筆記還能說的清楚。」還會很嚴肅的跟我們說:「如果沒好好地做好報告,你的生命又浪費了,有看沒懂,比沒看還要更糟。」
    記得有一次,他要我們就一些社會議題,用我們的話語表達出來的做功課,剛開始學寫的我,截錄了他的部分話語,老師開玩笑的說他的文字被我凌虐,當時覺得真的很不好意思。
    在那段時間裡,老師用心,又用力的教導,給了我很好的訓練,內心對老師充滿著感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