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自然課2016/10/15


    前幾周的代課多是帶孩子的-體育課,這周兩所學校同時要代中、高年級的自然課,對我來說是挑戰。年歲漸長,對事情的到來學著不去提早的操煩它,會擺到上課前一天才去思考如何備課。習慣性的會去依課程內容,出些考題,目的是要看課程內容,孩子有無吸收到。
    中年級的孩子要上『水中植物』,最主要的是介紹『水中植物』的特徵,會依其根、莖、葉在水中的生長方式來分析。還有的是『水中植物』它是屬於哪一類型的,是漂浮性、沉水性、浮葉性、挺水性的哪一種。沉水性-根、莖、葉都生長在水裡-像水蘊草、苦草。漂浮性-像浮萍、大萍、布袋蓮,根莖都浮在水面下,沒在土裡,隨著水波漂浮。挺水性-有荷花、水稻,根生長在水裡的土中,葉子挺立在水面上。浮葉性-睡蓮,台灣萍蓬草,它們的葉子服貼在水面,莖在水裡,根是在水中的土裡。教室裡有各種的水中植物,給孩子看,會讓孩子去觸摸一下。
    高年級的自然是上『河流的地形』跟『海岸的地形』,因為地表長時間的受到河流的侵蝕、搬運、跟堆積等作用,會有不同的景觀出現,介紹上游、中游、下游的因為如此所產生的不同景象,上游會有巨大的石塊,中游部分會有鵝卵石,下游會有細沙跟小石頭。河流速度愈大時,它侵蝕的會愈強。『海岸地形』分海蝕地形-有海蝕崖、海蝕洞跟海蝕平台,還有-“海積地形-海灘、沙洲等。

    上課前會預告上課後的考試,目的是希望孩子上課能拿出上課應有的態度,認真學習。一方面也是想給自己有個交代,了解自己上課孩子有沒吸收到知識,做如此的挑戰跟學習是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