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黃帝內經》四2016/03/01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聖賢都教育大家,虛邪賊風是指不好的地方,壞的地方,都不要去,"避之有時"不好的事物也都不要去沾它。大道總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此處在說人怎麼才能不得病,恬淡虛無有很多人會說我們要追求一種淡定,淡定是一境界,要如何做到呢!"精神內守是一種方法。所謂"是指腎精,腎精要足,""是心,也就是腎跟心相交的功能要強,也就是當我們的精神足(心、腎足了後)後內守住,人才可以淡定,也才可以達到"恬淡虛無的境界。
   心經的脈,走的是勞宮穴,腎經斜走於足心的湧泉,可以用心包的-勞宮穴與腎經的-足心湧泉穴兩個去對搓,這是一種外在的心、腎相交的方法。
   "真氣從之"真氣是元氣,就可以按照它自己的本性去運化和收藏,"病安從來"病會從哪來呢!也就是說心、腎如能相交,哪會有病呢!修練身體的總原則就是如此了。我們要心裏常常去默想,如何去做到。

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志閒而少欲"非沒理想和抱負的意思,""是從腎精來的,""有邊界之意,"志閒而少欲"就是要讓志向有個界線,不要什麼都想去追求,如此將"心安而不懼"意指別老擔心別人說我們不好(人首先要先愛自己,照顧好自己,對得起自己,在談別的)把這點想清楚,就不會多管閒事了。"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讓身體經常地有所勞作,就是鍛鍊體力的一事。要做到如何鍛鍊體力,古代的鍛鍊方式,基本原則不主張出大汗,指要出細汗就好了。
    人體身上的液體:有口裡的唾液,如果口裡唾液很少,口唇乾燥是因為膀胱經氣不足,也是屬太陽的經氣不足,不能以氣化,腎精上不來。還有眼淚的淚是從""來的,因為""開竅於目。鼻涕是從""來的,是肺氣的外現,也是""受寒的原因。打噴嚏是屬於"",口水是從""來的,流口水是脾胃虛的象,孩子流口水是脾胃還沒長好,老人家流口水是脾胃衰的象。還有就是身體的汗,它是心血的變現,心主血脈,血在我們全身,無處不有,"形勞而不倦",就是身體活動時,它是不可以超負荷的去活動,出細汗就好了,如此對人是好處的,人出大汗是會傷到心、跟血的,如此氣才會是順的。
"各從其欲"每個人每個臟(如:心要的是血,大腸要的是糞),五臟六腑,也才可以滿足,"皆得所願"都得到自己該得的。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美其食"臟腑只吃自己該吃的東西,怎麼說,如:小腸要得的是液,那就只要液,大腸要的是糞便,就只要糞便。"任其服"就是什麼級別就穿什麼衣服,守其自己的本分之意,也就是五臟守著自己的本分就可不生病。"樂其俗"只做自己該做的事,"高下不相慕"意指內臟互相不會去羨慕其他的守好自己的本分,"其民故曰朴"臟腑是無為的,非常樸實的。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任何慾望都不能干擾我們,"淫邪"是過度過分的意思,意指任何過度過分的東西,都不可以干擾跟惑亂我們的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心主神明,心多聰明,大腸多傻啊! 都儲存大便,傻的和聰明的,五臟六腑是"不懼於物"指只做各自滿足,不會去做他想。

"故合於道"因此人的本性其實是可以合於道的。所以古時候的人能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以其德全不危也"古時候的人可以壽命很長,因為他們可以德行不被欲望所迷惑,所以不會出現危險性。這也是大道的總綱。整理於曲黎敏演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