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黃帝內經》 談申時2016/02/18


    申時是膀胱經當令,是15-17點,膀胱經是從頭到腳趾的一個經脈,是沿著人的後背走到腳的小趾頭,小趾頭痛是跟膀胱經有關。它也是可以走到腦的一條經脈,這是我們頭腦最靈活最有記憶的時間,古代叫做"朝而授業,夕而習複"就是早上學完東西,到這時間裡應該要好好去做練習,可以增強我們記憶力,因為陽氣此時都會上腦,身體狀況好的人,此時工作效率會高,如果不是,可能是膀胱經出問題呢!
   頭痛是兩邊痛,是膽經出了問題,左主肝、右主肺,左邊頭疼有可能是肝出問題,右邊頭疼可能是肺氣出了問題,頭的前額痛是胃經出了問題,而頭的後腦痛就是膀胱經的問題。如果是頭裡面痛那是肝經出了問題。
    膀胱與腎是相表裡,就是男生尿不出來跟腎有很大關係。一個人牙齒好不好,跟你的腎也會有關係。古代人的養生在行走坐臥裡,也包括大便小解,此時全身氣血都在動,要咬住後槽牙,實際上也是憋住氣,也就是指此時不要說話,因為牙齒是腎精的外現,因為腎主骨,同時牙齒也是骨頭的象,兩者都是身體最密固地方,也是收斂氣最足的地方(牙齒好不好跟腎氣有關係)
    身體在存儲津液裡膀胱經是屬於最長的一條經脈,可以上最高處,也可下最低處(有猴的性),這就是膀胱經的象。存儲津液,氣化則能出焉。口裡的唾液是腎所主,膀胱經如果氣化的好是可以把腎水帶上來的,如果膀胱經的陽氣不足的話,腎水是上不來的,所以我們會有口唇乾燥感。原來如此,有意思呢!整理於曲黎敏演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