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黃帝內經》 談戌時2016/02/21


    心包經當令,是晚上19-21時,也是陰氣正盛,陽氣將盡的時候。西醫是沒有心包經的概念的,中醫裡心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會有個帶邪受過的人,就是心包,心包經是從心藏外圍開始,然後走腋下,再沿著手的前臂的中線經過勞宮穴往下到我們的中指。每根手指都有經脈經過,如果是中指麻木的話,那是心包出問題。
    心包經有個穴位很重要,它在兩乳之間,叫膻中穴,膻中穴是主喜樂的,這裡不可以堵住,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去按摩它,如此可以幫助到胸部,對身體也好。
     學會敲打心包經,是可以解鬱的,如此做:掐住腋下(大拇指在腋下的方式)去波動大經,大經是极泉穴,這是心經上很重要的穴位,每天晚上兩邊撥十多下,撥完敲打前臂的中線,透過如此撥經、拍打方式,讓心包經積液出去,可以解鬱,如此會加強心臟的活力,身心代謝也會加強,可以減肥,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對我們的身體來說有兩個很重要的十分鐘:第一個十分鐘,每天要跟身體交流十分鐘,譬如:閉目養神或撥一下大經,拍打心包經,做身體保健動作。第二個十分鐘是要跟生命當中很重要的人,交流十分鐘。就和諧的家庭而言,無論是跟家人談情或是說事都可以,認真的去交流十分鐘,這兩個十分鐘都是很重要,對身體會有很大助益的。

 心包經它走勞宮穴,手心老出汗或緊張就出汗,都意味著心包經不歛,就是心包經的氣血不收斂造成的。我們會因為宗教關係,手會做合十,眼睛會自然閉上(眼睛是神的外散,肝魂)在膻中穴前做這動作有收斂心神的效果。我們很虔誠的信宗教時也會有下跪動作,這也是在修煉,也是放下自我,如此可以重現人生的另一面,中醫裡說這是以形領氣,也是透過這身體來保障氣運行的一種方式。好有意思,整理於曲黎敏演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