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勇氣(一)2022/03/22

 

       一堂網路的學習課,聽了喜歡。一本『被討厭的勇氣』說的是奧地利心理專家阿德勒的一本理論書。他反對佛洛伊德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是一本積極的心理學。

    他的觀點:『過去不等於未來』反對佛洛伊德的心理創傷理論 ,會說精神創傷(目前的狀態覺得是過去受過的傷。)反對目前的狀態是過去造成。舉例說著同樣有童年創傷的人,發展的現況會是不一樣來說明自己的理論。

    有的人會受制童年的不幸,有的人不會,更有可能的是童年創傷變成功的原因。所以阿德勒認為『過去』並不一定會成為『未來』。有問題產生不是要去在意『原因』,而可以問自己現在的我們有沒能力去解決目前面臨問題的能力嗎?

    還有說到『目的論』我們的行為模式是取決於我們現在的目的或是動機。說的是人的記憶是有偏頗的,只會選擇對現實有用的,對當下自己有用的那個記憶。我們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此說的人是壓根就不想改變的人。

    那是因為我們改變是要有勇氣的,改變是要付出代價的。而維持現狀是最簡單的。有的人的目的就是想維持現狀,得過且過,所以會去找一些過去的原因,來圓自己的一個理由。

    其實想要做改變的我們,是可以用不同角度去詮釋我們不平靜的童年。成功的人與不成功的人詮釋的一定是不一樣的。其實我們都活在自己主觀的世界裡。如果我們自身發生了變化,我們的世界就會改變,所以說我們的目的,就是我們心中的一個決定。

    心隨念轉,隨時都可以改變,與過去是沒有關係的。說穿了就是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做自己,才能得到快樂跟自由。一堂學習課。

 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