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學習課2017/11/29

    
    『十二因緣』有: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屬於過去因緣有:無明(無始煩惱)(善跟惡的業)。有現在(進行中的)苦果:識、名色、六處、觸、受。現在因緣:愛、取、有。未來苦果:老死。本周學習課談到此一主題。
    班長上課說到生命的主軸在『』上,那是我們身上的一種感受,那感受是我們比較出來的,也是人的無名出現的一種《見解》感受,這感受會讓我們出現〝貪、嗔、痴〞的現象。當我們《見解》、《智慧》愈高時,我們是會看到自己的這個感受,那也是因為我們有了『善法欲』『正知見』。
    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把無名改成《智慧》,有了《智慧》後我們所有的生命現象就會改變。說到所有的感受來致《見解》。也就是說所有的煩惱是我們因為《智慧》不足所帶來的。
    班長說到它就像是一個種子(如此比喻有趣),如何讓種子發芽長大。要做的動作是要先有種子,有種子後要澆水,才有可能會發芽長大。說到種子我們可以比喻為無名、行、識說到澆水就似愛、取、有。種子是有〝好〞的跟〝壞〞的,我們要澆水時,要去取捨要澆的是〝好〞的種子,〝善〞的種子。所以愛、取、有的水它是『善法欲』『正知見』『精進行』,當這水不停的澆下去,這《智慧》(也就是『善法欲』『正知見』『精進行』)它就會不停的長大。當我們種子澆對了(是善的好的種子),那是會有殊勝的感受,那感受就會產生『增上生』『決定勝』。哇!好深!
    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裡,會去思維了,有了『正知見』,會改變以前的想法,看到以前自己的不足點,而做一些修正。提醒我們要追求的是內心的愉悅,那是不受外境影響的那種真正快樂。整理一堂學習課(班長言)。是感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