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早晨氣功2017/07/30


    五行八部北投復興公園隊練功處,有個像是停機台的長方塊大小地,在幾棵高挺的綠樹下,覺得此地的磁場特別好。前一陣子,公園整頓改建後,我們的練功處後方多一排三組椅子,大家對突然來的椅子,都大聲叫好,因為可以把每次放地上的包包升級的坐在椅子上,如此讓大家更可以安心練功。
    復興公園裡,配合著口語、國樂音樂跟教練的帶領下,打著五行八步的功法,會讓我感到很神氣。總覺得我們是公園裡最認真的團體,氣功打起來也是公園裡最有架式又最美的。團體裡的模範生,80歲的姊是最認真的人。
    以前教練們會輪著帶我們,近來因為團體裡有一些變化,帶大家練功的幾乎都是教練一人。有一天問教練會不會累或有壓力,他說:「不會,很感謝有人來陪我練功呢!」知道那是我們老教練-教練,那無私的帶領我們,給了團體好榜樣,而教練得到了傳承。有如此願意為我們付出的教練,為團體感到開心跟光榮,覺得教練們是有大智慧的人。
    周六的上午練功去,為了大會的表演即將到來,大家在練功完,又開始認真的練舞。我們復興公園隊的舞蹈,每每在大會上都是一大亮點,為了維持這好的紀錄,大家現在開始又卯起勁來,接受緊鑼密鼓的舞蹈訓練。相信大會那天我們舞蹈,會帶給大家很大的娛樂效果。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念死」大智慧2017/07/27


   「念死」要即早做,眼光看遠,就是把遠的事,拉到眼前來看、來想。懂得「念死」的人會看的比較廣,也就是看事情,不會繞著眼前的小框框裡,會把整面性的人、事、物,拉到眼前來思維,對事情就會有很多的角度,這就叫「智慧」。只會看到眼前的事,是會很容易障礙自己的。

    把遠的事拉近看思維要廣,心要練定,情緒要放緩。心要定也就是愈是大事愈要定,可以大大的深呼吸,心定下來,才看得遠,看的廣。心不靜,會陷在環境裡走不出來,這些都跟「念死」有關係。那是把未來的事,拿到眼前來仔細的去思維後,在面對境界時,都像是在做深呼吸,恐懼的狀況愈來愈低,會看的比別人更遠,角度也會更廣。所以「念死」是大智慧,因為如此思維的角度會寬廣,心會成穩會定,面對思維時都要記住如此的做串習。
    那天上完課,學員走了大半,有大智慧的班長,跟剩下來還沒走的人,再次傳授的心法,聽了有份感動。跟夥伴們分享….共勉之。

幸運2017/07/27


    因為週六會有課,刻意的讓週三空下來。會陪著三姨做一些事,我倆常常是容易滿足的狀態,做事注重效率的我倆,一點小事都可以讓我們樂的半天。有時在安排阿姨兩家醫院看診拿藥,會計劃掐緊時間的做安排,順利進行,阿姨會給肯定的讚嘆我一番,我們還會自樂的慶祝。
    同樣是射手座的我倆在某些點上是很契合的,譬如阿姨問今天去哪吃,我說出她想的,又是一陣的自樂。對菜色的敏感度,阿姨在行,每每會做一番評論,對吃無所謂的我,聽到她說的一番話,也會讚嘆阿姨的嘴還真尖的讚嘆一番。
    那天倆人又是自嗨半天。陪阿姨到醫院拿藥一切順利,同時都說去一樣的地方吃飯,倆人在車上又是一陣快樂,到了地點,她下車,我停車,連坐的位置,阿姨又說如何幸運的好位置,倆人都笑了。點的菜色阿姨吃滿意,我也附和她更是開心。

    看了電影,沒預約的她去剪了頭髮,沒預警的我順利的接到遊學歸來的女兒,真是幸運的一天,開心的感恩一切。

念死無常(六)2017/07/26


    課堂上班長帶我們回憶醫生演說重點:一個人要有高遠的理想,就像有一對翅膀,也就是說自己的願望要夠強,對於生命要有一種嚮往,生活、生命才會有活力。又說到學習『念死』這件事上,班長打起比方的說:「我們想要退休,就要積極去問退休的前輩如何安排生活的,你就會對未來清楚。假如我們要了解死亡是怎麼回事,就去找找親戚裡生病的親人,了解他們對死亡這件事的心情,或是去做安寧病房做義工時去體會他們的心情,如此我們就得到這些大菩薩現身說法,這就是把死亡拉到眼前來看。」
    有了翅膀才會看的高,飛的遠,把死亡拉到前面來,也就是『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談到何謂『念死』,就是把""那件事拉到眼前來,然後精彩的活著,不要去做一些沒有意義的恐懼。
    談到何謂希求現世,跟希求後世呢?死人是沒有今天,活人是只有今天。希求現世,日子愈過愈短,希求無限後世的人,愈老愈有智慧跟精神。
    討論到菩提到次第廣論中為後當來世間義故,未能滅除諸惡趣因,未能成辦增上生因決定勝因,即便沒亡而應恐怖。』

    解釋:我們真正要佈畏的,不是怕死的時候,親屬跟財產都帶不走,要怕的是死的時候,過去的惡業還沒有感果,這樣死後一定會墮惡趣;再加上能讓我們感得人天果報,以及能得究竟解脫的善因,還沒有來的及積聚,這些才是我們應該感到畏懼的。精彩的研討課,紀錄學習。

念死無常(五)2017/07/26


    那天「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的同組夥伴介紹了離家比較近的教室,沒事的下午一人先去看了場所,了解教室的位置跟何時上課。時間到依約去上課,已經有我的姓名牌了。很舒適的大教室,來了四五十人。一堂課下來感覺課程安排流暢,班長、副班長自信流利有邏輯的口條是喜歡的,收穫滿滿。
    許禮安的「非死不可」演說後,班上的我們為了『念死無常』議題,做了討論,看看大家看到什麼:二個題目
Ø  我們要如何真實的面對無常?
Ø  希求現世,跟希求後世的差別?
    放了一段心經語:『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副班長帶大家回憶演說裡的話語,我們只是"暫時還沒死的活人"。當死亡的事往前拉時,我們要審視的是有沒認真的活,屬於我們的每一天(意指心靈層面的提升)。死是我們無法預知的,佛菩薩說的『念死』是要我們在面對死亡前,能知道覺醒為希求後世而認真的活著。
    談到我們會害怕死亡,是因為不知死後會如此! 因為那是未知的事!無限生命的意思是指死後,只是在換一個身體,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心靈上的提升,了解了如此就不會恐怖,做的事是要對無限生命有幫助。
    希求現世,跟希求後世的差別? 希求現世,會往惡道去。增上升,希望能一世一世更好,也因有暇滿人生可以如此做,要珍惜。紀錄副班長所言重點。待續…..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念死無常(四)2017/07/26


    『修好德 考終命』,所謂的"考終命"也就是命中安詳而死,就是末期病人不要有太多的痛苦安詳而死。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標準的死亡型式。就拿"地點"來說,有的會覺得在家裡比較安心,有人會覺得在醫院比較安心。有的人會覺得要死的轟轟烈烈,有的人希望死的默默無名。每一個人的價值觀有著如此不同,那是因為每個人活著就不一樣,最後的結局當然也會是不一樣的。怎麼死現在我們是無法決定的,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可以怎麼的認真活著,尊重自主權,尊重個別差異
    最後還說到『助人』的意識跟『問題』意識,醫生說他不習慣別人說自己是『助人』工作者,因為『助人』工作者會有一個傲慢的態度,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助人』者,對方就會是悲慘無助的受助者。在安寧療護中,不會如此說,其實志工們做的只是『陪伴』,『陪伴』是一個平等的地位,那是用生命去『陪伴』生命,或者可以說是一位『學習者』。
    末期病人是我們的生命老師,他們用他們最後的生命要教導我們一些事情,也許是身教,也許是言教,那是我們要去學習的,不是一味的認為我們是去幫助"臨終者"
    說到"助念""志工"心態-此『助人』意識衍生到我們會認為有一個標準的臨終對待,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愛,溫柔相待。沒達到,就認為這家屬怎會如此對待病人,那是我們回到了『模範家庭』的概念,因為現實生活不是如此一回事。做"志工"的我們只要做的是如何的真心沉默的『陪伴』。
    還有是自我檢查,尤其是“助念”團,"助念"到四肢柔軟的面帶笑容就說我們"助念"的功德非常殊勝。"助念"到四肢僵硬,面露兇像就說這個業障太重,醫生在演說中,希望我們不要如此去說自己"助念"的功勞,而是要以一個尊重"臨終者"的自主權,尊重個別差異的態度來看待"臨終者"
    說到余德慧教授,他的老師曾說過,病人基本上只是帶病生活,帶著嚴重的疾病都會想要繼續活下去。而我們還沒生病的人又要如何去思維好好的活著,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活著。那是我們要好好去想的事。紀錄整理許禮安醫生演說。有份感動是學習分享。.待續…..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念死無常(三)2017/07/25


    醫生談到在教導大學生時,會做的生死學的兩個練習:第一如果我們把死亡的終點線拉到眼前來。或許許多人會認為我們自己可以活很久,做任何事都不太認真,都不是重要的,但當我們做練習的把死亡線拉到眼前來,會去做我到死為止都值得繼續做下去的事情。
    當我們把時間拉長,空間放大,有些人注定要先走一步。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隨後就來,沒有人會逃的過。把死亡線拉到眼前,會讓我們從新去判斷,確定現在做的事確實是我們這輩子,最想做的事情,如此我們就可以活出不一樣的態度來。
    第二是我們要練習的是如何活著『目中無人』,我們常常是活在別人的標準跟眼光之中,以前的我們都把『目中無人』當做是不好的。拿我們小時候來說是活在父母、師長的眼光跟標準之中,長大又活在社會與家庭的要求當中,我們有什麼時候才可以為自己而活。應該是跟著自己的心走做自己,喜歡這句話。

    演說中提到當我們有一天病倒了,如何去做到安詳又面帶笑容,那會是我們這生中的最大考驗,那也就是所謂的《善終》。所謂的《善終》,我們會認為要有一個美好的死亡型式,錯,一千萬人就會有一千萬種的死法,每一個人會自成一種死法,那是因為我們活著時就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我們死的方式也會跟別人不一樣。紀錄學習許禮安醫生的演說。待續…..

念死無常(二)2017/07/25


    當『愛』有一天要分離時,因為有『愛』所以我們會悲傷,海德格哲學裡說到“我們人是被丟到這人間的,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我們已經成長到現在這個樣子。如果可以選擇,我們可能不想生在這個國家,不想在這個地方,不想生在這個家庭,不想成為現在的身分。無奈是沒得選擇,且還向著死亡走。”
   談到我們是如何的活著的,醫生幽默的說我們只是暫時還沒死跟有沒認真活著,他說那是我們要去思維的問題。死亡因為我們無能為力所以莫可奈何,既然我們沒輒,那我們只能決定,在死亡來臨之前,我們想要如何的活著,又要活出什麼樣的態度,這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在安寧界有句名言:『凡事都有最好的結果,但不要忘記做最壞的打算。』
    在生命旅程中可能會有我們不要的轉彎,說到那挫折會是對我們最大的祝福,也因為有轉彎所以有不一樣的風景。提到生死學的名言:『很多人活著,好像認為自己永遠不會死,但死的時候卻又好像不曾活過一樣。』說到活人和死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死人沒有今天,活人沒有明天,活人只剩今天,因為當明天來了它又變成今天。如此一說有意思。
    談到在生死學裡有句名言『聽說死神在每個人的肩膀上,有時在左邊,有時在右邊,偶爾回頭看一下自己的肩膀,提醒自己要好好的活著。』也就是看死神在身旁的滋味,可以提醒自己更認真地活著。
紀錄許禮安醫生的一場演說。待續….

   

念死無常(一)2017/07/25


   『從小我們都被教導要合群,要跟其他人一樣,錯,如果我們跟其他人一樣,那就不用再把我們生出來。我們每個人值得被生出來在人間,就因為我們跟其他所有人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的與眾不同,跟尊重別人的個別差異,然後在自己的與眾不同當中,去找到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去找到我們自己的夢想跟我們與眾不同的翅膀。』這是安寧病房醫生-許禮安的一場演說。
    這是多年後拾回的成長學習,課程開始,唱了一首『密集嘛』祈禱文,多年沒唱,既然沒錯字沒走音,唱的滿心歡喜。開始先看影片,在做討論,因為要討論到「念死無常」議題。所以我們被安排看了許禮安醫生的『非死不可』演說,滿滿感動,紀錄學習,分享有緣的夥伴們….
    出了15本書,長的酷酷,卻有一顆菩薩心的醫生說末期病人用他們的生命故事教導了他,他希望透過寫文章跟演說,讓更多人學習。在教生命學的他說:「每一個人出生就被宣判了絕對死刑,只是我們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死去,那在死之前我們到底是可以做什麼事情?」
    談到誰最需要"臨終關懷",大家的觀念都認為是"臨終者",其實不,如果用天災、意外來舉例,誰會知道我們需要"臨終關懷",所以不是"臨終者"需要"臨終關懷",是我們所有活著的還健康的人也需要,因為我們隨時都有可能變成是"臨終者",只是我們不知。
    說到死亡它不是用輪的,死神會突然的跳過其他人來到我們面前的,所以我們是需要做準備的,我們何時才會發現自己活著真好,通常都是要等到我們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會覺悟到活的時候真好。但這是當我們活得很好時不會去思考的事,甚至不知道要去珍惜生命。待續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罷免2017/07/21


    
週五的上午到工作室上課,來了一位要升國一的女孩,教了運動技巧,數量上不敢多做要求,給信心的安撫,孩子會靦腆笑,好可愛的大女孩。在大男孩的學生裡,來了她覺得新鮮呢!女孩表現很好,肯學領悟力不錯,跟媽媽說了有信心的話,孩子說著她還要來,做老師的我高興。回家在老公當班,女兒遊學的今天,讓自己安靜的待在家。
    是女兒學校家長代表的我,晚上有一場罷免的會要開,實在不是樂見的局面。近來副會長為此事如此的奔波,實在辛苦。家長會裡的代表們,大家為了一人的脫序演出,多次動員如此多的人,真是讓我們見識到社會的一般事。猶豫了一下在最後一刻還是決定出席,覺得人不應該是怕事的,為心中的正義站出來。
    到學校門口問地下室會議間如何走,一男士引領走有些黑的路,擔心的問會不會有危險。男士說:「不會,你放心,有警察跟保全在,這件事要快點解決,要不然許多事無法運作。」是啊!為何是如此,為何是如此!要到罷免真的很難堪,在我的世界裡實在不理解。
    整場會議在有智慧的夥伴們帶領下,順利進行完,為此次會議努力的所有人致敬,事情終於落幕了。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經絡課(四)2017/07/21


1. 以自然的方法建立人體的防禦系統和療癒機制來防治疾病。
2. 健康應是主動經營落實得來,而非被動等待得來。
3. 預防醫學不僅是健康的嶄新觀念,也是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體悟。節錄《真原醫》一書。夥伴們共勉之….
l  肺經
經絡功能:控制呼吸系統、疏通與調節體液、平衡體溫。
影響的器官:鼻子、咽喉、氣管、支氣管、皮膚、毛髮、肺臟。
情緒因素:憂愁、悲觀。(有憂鬱傾向的人要多敲打肺經,儘量多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
l  肺經各部位的功效
鎖骨區(中府-雲門):胸痛、胸悶或肩背疼痛、扁條腺炎、乾咳、痰不出。
上臂區(雲門-尺澤):氣喘、鼻塞、流鼻水、上肢無法上舉。
前臂區(尺澤-太淵):呼吸不順、拇指屈伸不利、肘關節疼痛。
拇指區(太淵-少商):止咳、感冒、口乾。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是學習是感恩2017/07/20


    「今天開心嗎?」「昨晚研修開心嗎?」「親愛的晚上見?」這是師姐的聲聲關心,是感動!團體師兄姐犧牲晚上時間,為的是幫我一人複習功法的陪隨上課。年輕時接觸的兩個團體,近來會有時間再次的回去,有份喜樂。
    孩子漸大,生活要回歸自己的喜好事,想要的練功修心的做自己,如此覺得是善待自己,那也是對自己最好的尊敬。只做顧家庭跟做自己喜樂事,會覺得時間變多,開心的時間也變多了。知道學習是愛的事,尤其是做自己喜歡的學習事,那是不用別人理解的喜好學習。
    昨天跟師兄姐練完功法,我們做了一些探討,說到人跟人相處的聊起天來。分享接受如實的自己,那也是順從自己的心做事,是會開心。說著人與人相處是要有磁場的;是要有緣份的。與外人相處是學習,覺得心裡未建設好,可以先閃。與家人相處就是功課,是要學習再學習去了解跟善了的。

    人與人相處最不能少的是真誠,真誠會讓人感動,也是讓人可以做到交心,如真誠沒有了,也就不用說了。珍惜所有的學習,是感恩。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幸福哲學2017/07/20

 此篇為20158月寫      
    「十七歲第一次遠行,對未來充滿興奮和對未來的惶恐,不知自己的未來會怎樣,但知道這一次遠行,會是人生的一次轉折,童年歲月將遠遠的留在身後。」這是周國平書裡一段話。周國平知名作家,聽他的演說有份感動分享:
    說著他這輩子,幸福感最強的時候有兩段時光,一段是談戀愛的時候。青春的戀愛,讓人感受到幸福,初中的他暗戀女生,常常心裡在想如何跟她去寫情書,國三那年心儀的女生座到他旁邊,他感到特別幸福。後來進入大學,有一天突然發現,世界上有如此多的漂亮姑娘,頓時覺得這世界美好極了,人生也美好極了。
    那時寫了很多的愛情詩,是沒對象的,看見一位可愛的女孩,就寫一首詩,其實不認識,女孩看他一眼,他會心跳半天,回去就寫一首詩。說著愛情確實是人生的幸福,就算分手也別去怨,如果覺得被騙了,要藐視他,他不值得你愛,也不值得你怨,怨是一種很重的感情,你要節省感情,不要浪費在錯的人身上。說我們在錯的時間,遇到錯的人,不值得浪費感情。又說什麼是愛,愛就是在世間尋找一個最親的親人,擁有一生一世的婚姻,是一個偉大成就。
    還有一段時光就是養孩子,自己當了父親,妻子看到他用奶瓶餵奶給孩子喝,一臉陶醉樣跟他說:「你不要以為奶水是從你身上出來的。」他說我真的以為,我整個人是個大奶瓶,他說著初為人父的喜悅,讓他感受到幸福滿滿。想想跟孩子媽媽不一樣啊!她是用自己的身體給孩子哺乳,他羨慕的不得了。
    人生的幸福,那是最本質的幸福,其實是很簡單的,很平凡的,人總是想到遠處去找幸福。他說了一個觀念:「我們可以去創造不平凡的事業,可以去創造卓越,去創造輝煌,如果事業上非常風光,可是家庭生活一團糟,根本沒時間,跟家人在一起他覺得這樣你的人生是有重大缺陷。」
    說著無論我們多麼忙,都要和家人一起吃晚飯,這是比有車,有房要重要太多了,如果一個人,沒了家庭的親情,他在這世界上是一個孤魂野鬼,所以我們要珍惜平凡的生活。所以幸福哲學就是『珍惜平凡的生活,要享受生命單純的快樂。』
    擁有生命和智慧,這是做人的幸福。你要享受你的智力,享受老天給人的這些,得天獨厚的稟賦,他認為最終要的智力品質是什麼『一個就是好奇心,對事物、對世界,對知識充滿了興趣。』
    又提到我們如何讓一位孩子的聰明保持下去,教育到底要達到什麼目的,做家長的應該要為素質教育加分,家庭裡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薰陶,家長自己是一個『愛讀書,愛思考,愛交流』在這樣環境裡,孩子自然會向這方向發展,他的素質就會提高。
    愛孩子不等於為孩子安排一切,很多父母會以為如此就給了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要培養的是給孩子一個好的素質,好的心態,讓孩子自己去追求幸福,創造幸福,又能去承受人生並不可免的苦難,如此教育就成功了,也就是說培養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
    我們談幸福,感到幸福的人卻不多,因為我們沒弄清楚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我們往往把那不寶貴的東西,看成重要的,把你全部力量都使在那裡,結果得不到,你痛苦,得到了,你也並不幸福。老天給了我們一條命一顆心,把這條命照顧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就是圓滿幸福的。
    一場演說下來,有份深深感動。 到了半退休年齡的我,做自己喜歡的事,跟著心走,保持身體健康,心情愉悅,把心安住,多結交智者,開心過日,是我要追求的簡單幸福。也祝福大家。




大大的『幹』2017/07/19

此篇為2012年寫         
    週三上午10點基金會在學校開月會,學校的教學主任也來參加,教學主任很隨和地,幫我們解決問題,讓人印像深刻。這次開會結果,我們課輔老師可以向學校圖書館借書,給班上課輔班的孩子看,這決策讓我覺得很棒。
    開會時主任說:成果展時每班要有像樣的作品,帶六年級大孩子,只能在週三有較長的時間做一些像樣的作品,靈機一動想起手巧的女兒教我用色紙折的蝴蝶結。於是週三教大孩子們折蝴蝶結,並放在紙上憑自己想像設計一幅畫,孩子的創意真棒,有的孩子構圖成日本和服上的蝴蝶結,有的孩子做成頭上髮飾的蝴蝶結,還有長髮下的蝴蝶結、衣服上的蝴蝶結、有的孩子蝴蝶結放中間配合一些幾何圖形….等,有創意極了。
    週三除了做功課、美勞外,因時間比較多,還做閱讀、益智的動腦遊戲。一樣按牌理出牌的孩子,老師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不按牌理出牌的孩子,不是很願意去完成,堅持要他們做,發生了兩件事。 一位能力很棒的小女生,聯絡簿上媽媽寫,請她功課做完,讓她自由做事,我當下把孩子叫過來,問她:「媽媽是什麼意思。」她說:「我不想做那些東西嘛!」我說:「那到學習末成果展時,你一個作品都沒有,媽媽看到別人都有作品,你沒有,沒關係嘛!」她說:「沒關係。」我又說:「老師覺得你美勞能力很棒,我們做美勞時你做,到期末你才會有一些作品,閱讀跟益智遊戲部分,老師覺得你能力不錯,不做可以,但是你不可以跟別人說。因為不是每個人能力都跟你一樣好,做那些對他們會有幫助,你能做到嗎?」她說:「可以」我又說:「如果讓別人知道,你就要做可以嘛!」她說:「可以。」於是我們達成協議。
    另一件事是兩位男生不想動腦的在益智遊戲中,找英文字單元部分,寫了一個大大的『幹』字,我發現時一位大孩子已經回家,我把其中一位叫到面前來說:「鎮惟這是你寫的嗎?」他點頭。我又說:「是不是很難。」他不說話(我知道他能力不足,又不愛動腦)。我又用慣有的語氣說:「你不會可以叫老師教,不可以用這種表達方式,你寫這個對老師沒什麼影響,但你這種表達方式是不好的,對你未來做人處事會有不好影響,可不可以以後不要這樣。明天把這補起來(已要放學了)知道嘛!」他很誠懇的點點頭。
    第二天他好朋友維俊我也如此說,他態度沒鎮惟來的好,眼睛不看我一直撇到旁邊,但孩子帶久的我知道,他知錯了。我說:「功課做完把這補上,有沒有問題」他說:「沒問題。」功課做完,我看到他們兩位馬上就拿去改。
    改時可愛的鎮惟說:「老師等一下你改時要看紅色彩色筆畫的部分喔我說:「知道,你很棒喔!」當然不是看藍色彩色筆寫的『幹』
    唉!帶孩子過程中偶爾還是會有些小狀況,但想想這些孩子都還算是可愛。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進步的大孩子2017/07/19


    小勳這兩次前後翻,速度上快了許多,172公分的他克服了前滾翻的恐懼,看得出他自己開心。後翻因為左手的沒力,會偏左邊的歪待慢慢改善。那天跳繩做不好,一直說著上午打籃球兩小時,腳沒力了,孩子如此說希望能少做一點,覺得可以的讓孩子完成了該有的數量,其他項目可以一次完成,數量上都減一點。
    小勳在拍球的技巧上進步了,對球的控制力道輕了,看上去輕鬆很多,在技巧上韻律,節奏感也比較好。孩子拍球是手、眼協調訓練,拍跨球是手、眼、腳的協調訓練,當孩子的成熟度與穩定度愈好,也就是運動技巧愈高以後,孩子的能力就會慢慢出來。
    記得初來上課,平常就愛打籃球的他,對球的力道控制沒如此好,很是用力,這點跟他說,他認同的點頭笑。在視覺上,孩子的視覺乾淨多了,一直喜歡畫很多雙重線的他,現在比較願意聽跟改。這跟孩子運動的成熟度較好,節奏感出來有關係。

    孩子上課一段時間,在比較熟悉的情況下,要升高中的他會分享心情跟家人的關係,也會聽我給他的建議。老師我開心….

教學2017/07/19


    那天在路上碰到曾帶過的正音班學生,阿凱的妹妹小花,媽媽一定要妹妹跟我認真地打招呼,這讓我想起那年的正音班。正音班的孩子可愛,那階段的孩子是很好帶的。記得那年國小帶課多,剛帶完高年級的課,在回補習班帶大班剛畢業的他們,覺得他們可愛呢!
    記得小花是讀公立的幼稚園畢業的,在ㄅㄆㄇ的學習上比較慢,膽子很小的孩子,跟不上大家的進度會哭。後來請了一位能力不錯的女同學坐在她旁邊。考試不會就請同學給她看,但要在旁邊做記號,讓老師知道她懂了多少,如此她就不再哭了。對要上小學的他們,要求會比較嚴格一點,那是希望他們在學習的初期,就把好習慣養成。
    當年教學喜歡做馬上驗收的動作,上完課每位孩子要會唸,所教的內容,也會請孩子做邊寫邊唸的練習。練寫完馬上考試驗收成果,因為有這考試驗收,孩子上起課會格外的認真。在教孩子的過程中,覺得除了老師認真外,孩子要有一顆想學的心,教起來才會輕鬆。還有的就是班上要有一些認真的孩子做帶頭,跟老師即時的鼓勵話語,孩子的學習效果就會很快出來,達到事半功倍,對剛開始學習的他們來說,這方法效果很好。
    上課講求效果的我也怕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在他們練寫字時,會在他們桌上放上小餅乾,並說些老師很愛他們的甜甜語,孩子回報的是認真學習,讓我很滿足呢!那是美好的一段回憶。


聰明女孩2017/07/18


    暑假到了姪女回國,知道她喜歡台灣。約了兩天,忙碌的我們才見到面。變漂亮很多,已大三了,每次見面都覺得孩子不一樣,交了男朋友,也成熟多了。我跟嫂嫂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樣,姪女跟女兒在性格上是有差異的,這女孩有主見又獨立呢!
    跟我分享男友,看了照片德國人,好帥氣的男孩。知道長得像我們家人的,是位很有想法的女孩,以前就問她為何沒交男朋友,有主見的她說,男生都太幼稚了。這次見面,問為何喜歡他,說男友脾氣、修養好,情緒穩定。喜歡的聰明,不是說外表帥…(屬於外在的東西)
    問爸爸(我哥哥)對男友的看法,她說:「爸爸說交往一年在帶來給他看。」又說每次跟爸爸見面都會問她分手了沒有。哈!這就是我哥,知他不捨得女兒交男友呢! 閒聊了一下她的生活,覺得孩子很不錯呢!對事情正面又積極。
    想想的媽媽,我嫂嫂是位會放手讓孩子學習的人,且她的情緒是很穩定的。在教育界多年,覺得父母的情緒穩定,是孩子的福氣,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比較健康的。開心見到她開朗又獨立,祝福她人生一路順遂。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做主2017/07/16


   『大學(佛法)課本看懂了,小學課本一看就會懂。』這是日常老和尚跟如俊法師說的話。那場如俊法師的課程,他是如此的說起故事的:如俊法師從小對心靈的提升就很有興趣,大學時跟了儒家老師學習四年。「儒家的內涵是一種心法,是我們內心修持的體驗跟經驗,書本只是做一個驗證,單靠書是無法學的,那是要內心經驗,訣竅跟體驗才可傳授下來。」這是儒家老師跟法師說的。
    後來在團體日常老和尚叫如俊法師給年輕的出家法師上課。每次碰到問題法師會問師父。教到論語的某段不懂問師父,師父說你去看大學哪裡,又教到中庸某段不懂問師父,師父說你去看孟子的哪裡對照一下就懂了。每次問師父儒家經典的問題,師父都能馬上回答出來。覺得師父好厲害,於是問師父:「為什麼師父什麼都懂?」,師父回答:「當大學課本看懂了,小學課本一看就會懂。」真的是這樣呢!讚嘆日常老和尚的學問。
    如俊法師回憶年輕時到鳳山寺的事,說了故事:日常老和尚問他一個問題:「你覺得你可不可以“做主”?」當時年輕的他回答:「如果是從桌上拿起一支筆,我是可以“做主”,但在面對生命中很大的問題,我是沒辦法“做主”的。」師父說:「不對,你不能“做主”。」法師說:「師父不能“做主”是當別人給你一個刺激時,不管你是能回應跟不能回應都叫不能“做主”是不是。」師父面帶微笑說:「你說的很好,就是我要說的。」當時的他愣住了,覺得師父說的好,那是在學佛多年後都是如此認為。他覺得師父的意思是如果有一個人指著我們的鼻子問我們可不可以“做主”,不管我們是說能與不能,都已經是被動了,那就是不能“做主”。好深喔…是學習。分享....


心靈提升2017/07/16


    那天在團體有一段時間的妹妹,問我營隊學習如何,說了歡喜聽法師說話,妹妹問我對法師的印象,說完妹妹說還挺準的。是啊!每位法師都是如此的棒!很珍惜此次的學習。
    在一場如俊法師的課程學習上說到,日常老和尚會為了一堆木材要被丟掉,覺得浪費的去做一個大灶,專門燒這些木材來煮東西。他們如此做了很多年,如俊法師說他常被安排燒木材,說著還燒得很有經驗呢!想想世人一直在為這物質的外在努力著,團體裡的這群人卻一直在做著會讓『心靈提升』的事。很是讚嘆..
    如俊法師說他希望我們能在,明辨人生真實意義後,在去發展我們的事業比較好。覺得有道理呢! 還說到我們要如何去尋找有『全面完整認識』的人,又如何去檢視跟找這個人來學習,那個人應該會是所說的話跟所做的事,在邏輯上找不到前後矛盾現象的人。如此形容好貼切。
     談到我們生命問題要如何學習,愛說比喻的他如此說,當有一天長官要你做冷泡茶,不會做那怎麼辦? 很簡單可以問人。當那人說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第三步又是如何只要照著做就好了。所以當我們找到有『全面完整認識』的人,我們就跟著做就好了,因為聽他的跟他做出來的效果會是一樣。形容的好貼切喔!上課心得分享....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道理2017/07/14


   「希望你們投入的事業,能真正豐富你們的人生,跟成為別人人生的一種莊嚴。希望你們這一生做的工作對自己跟別人都是有意義,而且是做的快樂。」這是如俊法師在營隊課程裡說的話,法師說著這是師父(日常老和尚)跟他的心願,聽了有份深深的感動。
    說說如俊法師,長的好帥又自信的人。法師們各個帥又年輕呢!說個笑話,有一天室友問我:「你的車子放哪裡。」我因方位沒弄清楚,在眼前的車子竟然看不到,此時正好法師遠遠的走過來。室友問我:「那是哪位法師。」我說:「是如得法師。」室友說:「你確定。」我說:「這麼帥怎會不記得。」過一會想起,車子在正前面第二部,被室友笑說:「自己車位都不記得,法師遠遠的都知道是誰?」!!
    聰明的如俊法師很會用小故事來說人生大道理,很有意思。譬如:吃飯加菜時大家都會很高興,喜歡的焗烤麵好好吃,拼命的吃,吃到一半發現有更喜歡吃的珍珠奶茶,因為太撐,喝不下珍珠奶茶,滿心歡喜的加菜事,就變得遺憾收場。法師說到如此簡單的快樂都變的不是如此容易。

    說到事情的面向,如俊法師拿杯子來做比喻的問我們:「看到杯子了嗎?」又說:「當我們從這角度看到的是這一面,從那角度看到的是那一面,就算我們看到了杯子全部的外面,那杯子的裏面我們看到了嗎?這是人的侷限,可怕的是,如此我們還不自知,而不會去改善。」哇!!!深奧呢!自己是真性情的人,沒佛法跟道理做串習,如何改….那是要在佛法跟善知識的陪伴下才能做的修正啊! 加油吧!共勉之….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希望2017/07/13


   「所有的改變都要從我們自己的『心』開始起,唯有如此去實踐後,才會影響到別人。心靈的成長是要花點時間去學習的,只要我們願意去學習,生命一定會不一樣。」這是如證和尚在營隊的最後一天跟大家說的話。
    喜歡如證和尚那誠懇又實在。對他說的話,也特別有一些感受。他提到在日常老和尚(他師父)身邊,慢慢學會對社會有使命感。有時也會為一些社會現象難過。老和尚(師父)會跟他說:「抱怨沒用,難過沒用,解決不了問題,去實踐它,比較實際,比較重要。」有份感動。
    如證法師談到『希望』他說:「我們要做的是自己先"改變",社會才會有"希望"。也就是說"希望"是要從我們的""開始的。我們要選擇從我們的""開始改變起,不是選擇抱怨,而是真實的去做。」
    記得有一場是如證和尚上的心靈對話課程上,他回答一個問題:『觀功念恩』如何用在企業上? 如證和尚回答:『觀功念恩』是一個自己想改變的態度,也是自己對別人的一種態度跟看法,是我們在"觀功"後理解別人了解別人,自然而然我們自己就想去做改變。也就是能真心關心別人,讓別人產生了服氣,別人就會改變。尤其是企業裡的企業主跟領導人要用真心地去關心屬下,才能服人。是啊!從自身做起,去影響別人,要努力....
    想起法師說的話,最大的快樂不是有名、有權、有勢,而是有一個"利益他人的心"那才會是真正快樂。這次營隊見到團體志工每個人發至內心的對大家付出的心跟燦爛的笑容,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驗證呢!是學習開心分享….


偷閒日2017/07/13


    那天難得清閒學生請假沒課,跟好友出遊。她帶我去一家日本料理店,很特別的店人很多,沒訂位的我們,勉強被安排到餐廳的一個角落。孩子氣的她猛拍照,看看餐廳滿滿的人,黑黑的牆上有許多招牌餐點菜的大大圖,這環境對我來說很不習慣。朋友興奮的除了主餐,還點了最下層是海苔的米披薩很有特色的好吃。
    吃的好飽,又到餐廳隔壁的小巷內吃愛玉,我問朋友不是很飽了嗎?朋友說那可以是另一個胃。老闆用塑膠杯裝,才上完營隊要學習環保的我,喝了很罪惡,跟老闆說我不要吸管,問老闆有無湯匙。老闆拿了塑膠匙給我,我說不了,真是打敗。到陽明山賞花喝咖啡,到竹子湖沿路人多呢!好多人喔!這些人都不上班的啊!喜歡來這裡喝著咖啡,看著青山綠樹真的會讓心情變好。
    傍晚一人泡湯去,大大的三個池,只有我跟一位陌生人,喜歡如此的安靜,讓水柱打著肩頸、大椎跟腰的打到大腿、小腿、腳踝、腳底板,好過癮。蒸氣室蒸烤著身體,看著冒汗的手臂,一趟一趟的用毛巾擦著舒服啊!喜歡如此的對身體付出。那天上課說到要跟身體說話感謝它們學著做做,開心呢!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觀功念恩(三)2017/07/11


    如證和尚說:「心的改變不是如此容易,因為那不是一個行政命令。如何去自我“實踐”是重點。心靈的成長是要學習跟醞釀的,只要我們的這顆心願意學習,都會有所改變。」是啊! 夥伴們共勉之….
    如得法師說到我們其實是有『觀功念恩』的本能,他拿戀愛來說,要我們想想戀愛的感覺,就是有一種"幸福感",〈愛〉與〈被愛〉的那種"幸福感",戀愛的時候我們是最會『觀功念恩』,她可愛,他有才華。戀愛看上眼(觀功念恩)結婚,看走眼(觀過念怨)又離婚,我們只要換個心就會快樂。
    還有我們都會喜歡別人誇獎我們的"優點",既然我們喜歡別人誇獎我們的"優點",那我們又愛去說別人的"缺點"就不合理了。當我們在『觀過念怨』時心情會不好,人際關係會變差,有了生氣這件事,會讓我們免疫力降低。如果是『觀功念恩』那會有"幸福感",看到別人的好,想到別人的好,做的也是好的事,身體也會好,對將來無限生命也會好。
    轉變命運的還有就是要『思維』,許多好的觀念要不斷不斷的加深再加深才會變成我們的。在來就是『轉化與加強』,做到良善的溝通相互的理解。如果我們會做好溝通的人,80%的煩惱是不用調的。溝通要好,最要訓練我們自己有""的能力,而非是""的能力,如此做才可以做到理解對方。
    如得法師問在場的我們:「你們喜歡生病嗎? 喜歡生氣嗎?」法師問:「那為什麼我們不喜歡生氣,會生氣。不喜歡生病卻又會生病。」當我們好好跟別人說話時,別人是不會生氣的,當我們用不好的語氣跟別人說話時,那別人有可能就會生氣,那是在條件因緣聚足了才會生氣啊!
    我們觀察自己是不想生氣的,那又為什麼要生氣,那是因為被自己的"煩惱"控制了,所以我們要學著"煩惱"跟人分開來。如果是別人如此,他做這事不是他願意的,他只是被他的"煩惱"控制了。 我們把人跟他的行為(煩惱控制)分開,我們就不容易去對他人"觀過"。如果此時我們也跟他生氣,哪我們也被"煩惱"控制了(好深的學問喔!)努力學習
    我們可以想像在什麼時候我們會進步的最多,幾乎都是在困境、逆境最大的時候。『觀功念恩』是可以透過不斷學習不斷學習而改進,那也是要把我們的“我執”不斷的縮小啊!整理如得法師演說,夥伴們共勉之….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觀功念恩(二)2017/07/11


    
我們會去選取相應的東西,形成我們自己要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觀可以分為三種:1.『觀光念閒』指的是喜歡冷眼旁觀的看一切事,漠不關心。2.『觀過念怨』指的是處處不滿,任何事情發生都是責怪他人。3. 『觀功念恩』指的是看到別人都是優點,會珍惜對方。念恩能讓我們達到良好的關係,也是達到"幸福快樂"的一個方法。
    那『幸福學』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可以發現當我們在看別人的""時,別人不一定受害,自己一定受害。因為我們在看別人""時,心情是不會好的,是不舒服跟失望的。看別人的""就完全不一樣了,別人不一定得到好處,自己一定有好處,會開心愉快,這是『幸福學』的定義。
    科學上我們可以看日本作者江本勝寫的-生命的答案,水知道這本書,發現好的語言跟不好的語言對水產生的變化,好的語言所產生水的結晶特別的美麗。在楊定一博士,真原一的那本書上就說:轉變信念,充分的感恩、謝謝才可以得到健康,還有"慈悲"是最大的療癒方法。在書中說到博士,會從頭到腳的感謝身體的細胞。感謝今天所遇到的每個人。
    組成人最大的物質是水有60%-70%,如果能懂得多說好話,常常心存感恩,那種的好是會影響到身體水的結晶,那好的意念也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所以這也是我們要學會『觀功念恩』的道理,如此我們的身體才會真正獲得健康。紀錄整理如得法師演說。是學習開心。



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觀功念恩(一)2017/07/10


     在營隊要結束時,有正知見的如證和尚說了一段話,有份感動。如證和尚說:「看到營隊結束,大家都很感動說著,回去要不用塑膠袋跟減少垃圾,那是比較容易做的事,但是心的改變就沒如此容易了。」那也是說心的感動容易,做到卻沒如此容易。想想我們每個人《累世》都有一些自己的習氣在,真的要改不是如此容易,那是要不斷不斷的串習才能改正的啊!
    來說說如得法師的那堂『觀功念恩』的課。法師說:「做任何事都是會有個理由的。譬如:讀書、吃飯、結婚、生小孩,這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著,那就是要"幸福快樂 離苦得樂"。」
    那何謂"幸福快樂"? "快樂"是要有名、有權、有勢嗎? 史蒂文森博士的研究裡發現不是這些,而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密碼,這是西方認為的,在東方的我們呢?請問 侯文詠這本書裡,做過醫生的作者侯文詠工作時跟要往生的病人聊天,他們最在意的有兩件事,就是“關係”跟“意義”,那也就是沒跟家人好好相處。如跟父母、夫或妻、或是跟子女關係,還有就是活的這輩子有沒意義。當我們健康時在意的是有名、有權、有勢,如果我們後來發現這不是我們要的話,那是會後悔。
    法師說達到良好的〈人際關係〉關鍵是什麼?我們的"觀念"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會養成我們的"習慣",會形成我們的"性格"。我們的"性格"就決定我們的"命運",我們的"命運"又是我們的"觀念"所決定的,所以"觀念"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如果希望能更快樂,就要改變我們的"觀念"
    "觀念"又是什麼呢? ""就是一種"觀察",就是說我們"觀察"的東西是不是正確的,角度不同,結論會不同。""是指我們看到的東西,在心裡面做處理後思維的活動則是"",最後就形成"觀念"。許多的"觀念"就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觀』紀錄整理如得法師的演說。待續…..



生命改變2017/07/10


    一場為期四天由社會人士贊助,福智團體志工們辦的『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1000多人參加,在昨日圓滿落幕。主辦地在桃園,他們很貼心地把部、部來的人座位安排在最前面。這場研習課程從早上六點半到晚上九點後才可以回到宿舍,課程緊湊,每位參加的夥伴都被主辦單位的貼心跟精彩的課程感動著,我也不例外。所有的課程慢慢的做個回顧分享...
    有一場年輕帥氣又幽默的如得法師上的一堂專題講座『觀功念恩』在台上走來走去的他說,有人告訴他要如此走動,因為如此的台上走來走去,台下觀眾才不容易睡著。法師的口條好,邏輯好,杏林聽了滿滿的感動呢!
    有一場生命故事講座的林淑文主持人說到如得法師的一件事。說有一次跟如得法師同台,當時的她很緊張,看如得法師一點都不緊張,她問法師:「為何你一點都不緊張。」法師說:「你的標準太高了,我沒什麼標準,我的標準很低。」她又問法師:「那你的標準是什麼?如得法師說:「很簡單,我只要上的去,下的來就好了。」林淑文說的這句話有份感動,她說:「所以有什麼見解,就有什麼樣的未來,當見解改變,生命苦樂就跟著改變。」是啊!觀念見解改變了,我們生命的苦樂也就跟著改變。夥伴們共勉之….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生命成長營2017/07/08


    做了這輩子沒做過的事,就是去參加了營隊。前陣子關心我心靈成長的妹妹聲聲呼喚,想想現在孩子都大的我,真的也該為自己做些事情的時候,在妹妹家當下立馬的網路上報名。
    過沒多久,有位輔導員來訊告知我被錄取了,幾次的電話跟訊息聯絡,七月六號為期四天的生命營終於快到來,忙碌又不太想多用腦的我,心理一直覺得就是去靜坐學習。到前一天才有心想去弄懂,到底是去做什麼的問妹妹,妹妹說是一連串的心靈課程到晚上九點,才會放我們回宿舍。
    那正是近來一直想做的事,期待呢!當天一人開著車子到了桃園目的地,習慣的早到。團體工作人員已準備就緒,那陣仗好大,兩排笑容可掬的工作人員,夾道唱著歡迎歌拍著手的歡迎拖著行李的我,有份感動。找到我的組別報名,問師姊才知,包括南部來的人共有一千多人參加這『企業主管成長生命營』,那時才開始有些興奮跟期待。
    接著親切的師姊帶我到宿舍,是四人一間的宿舍,見到我的第一位室友,是位世界各地跑,幫公司做規劃的顧問,很奈史的女孩。坐了一下,接著陸續兩位室友到來,做室內設計的、跟公司職員的她們。兩位結過婚跟兩位沒結婚的社會熟女要成為生命共同體的綁在一起四天,大家感情好呢!

    這次的營隊一千多人,志工也是一千多人的一比一的接待,我們就被公主般的照顧著。看到一千多人的大會堂,好震撼人的場面,每天課程安排緊湊呢!每堂課都有大大的感動,今已是第二天了,慢慢分享。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孩子需要肯定(二)2017/07/04


    Rita Pierson老師做的那場演說裡她提到,為什麼學生會輟學,為什麼學生會有學習困難,可能是負面同學影響,可能是貧窮、翹課。還有一個是我們沒去討論到的就是,人與人互動的"價值""重要性"那是人際關係,James Comer說過:「沒有好的人際關係,就沒有顯著的學習效果。」Gedrge Washingwon Carver說:「所有的學習來致人際關係。」許多人的一生都是受一個老師或大人所影響著。
    演說中她說了一個經典話語「學生不會從他們不喜歡的人身上學東西。」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投入幾件簡單的小事,譬如「先去尋求理解別人,而不是要別人理解我們。」
    說了個小故事有份感動,她出了20題的小考,孩子錯了18題,她在考卷上寫了個"+2"和大大的"笑臉"。孩子問她,老師我不及格了嗎?她說:「是!」孩子問老師:「那你為什麼畫笑臉?」她說:「因為你答對2題,沒有全答錯。在我們檢討後,你會不會做的更好?」孩子說:「會,老師我能做的更好。」我們可以看到-18讓我們的人生看起來很糟,+2卻代表其實我們還是有救。
    說到我們會喜歡所有的學生嗎?她說:「當然不。」做老師的我們,最難纏的學生永遠不會消失,當老師的我們不會喜歡他們全部,然而難纏的學生有他們出現的理由。就算我們不喜歡全部的學生,但重點是,絕對不要讓他們知道(如此說法真可愛)。所以如此說來老師其實都是優秀的演員,只要做了老師,我們就得去面對。
    "教書""學習"應該要是《快樂的》,做大人的我們,永遠不要放棄孩子,並堅持要求孩子盡全力做到最好。做老師的我們是教育家,我們生來就是要改變世界。老師們加油!共勉之。



孩子需要肯定(一)2017/07/04


    那天跟做教育的朋友聊天,在學校做主管的她近來處理一些學校老師跟學生相處上出問題的案件,喜歡她語重心長說的一句話,也是我一直覺得認同的。她說:「老師在要數落孩子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很愛他的,才可以開始跟孩子說道理。」
    聽了一場很棒的老師Rita Pierson的演說,說到曾經教過很糟的班級,糟到她都想哭。想著她自己要如何在九個月裡帶領學生到應有的水準,這是非常困難的任務,想著要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尊""學業程度"。後來她想了一個點子跟孩子說:「你們被挑選到我的班級,因為我是最棒的老師,你們是最棒的學生,學校把我們放在一起,好成為每個人的典範。」其中有一個學生問:「是真的嗎?」她回答:「是真的!我們要成為其他班級的榜樣。當你們穿越走廊,大家都在注意你們,請不要喧鬧,只要昂首闊步」她還請孩子對自己說:「我是非凡的,我來到此學校時本來就是很特別,而當我離開學校時,我將會變得更好。我很有能力,而且很強,我配得接受這裡的教育,我有任務要完成學業,我要讓人對我另眼想看。」孩子回答她:「是。」她說當我們反覆說久了,這些話便會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很棒的Rita Pierson老師,聽了有份感動分享。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俠女2017/07/04


    那天遇見了老師,隔幾天跟我研究所的死黨-見面,也是老師的指導學生。在車上跟她說遇見她的指導教授一事,她也很開心。我們說起了讀書的一些往事,兩人在車上笑的好大聲。
     以前讀書我們三個死黨在班上號稱三姊妹,朋友年齡最小是老三,每次二姊、二姊的叫我。在那段時期,會有很多的作業跟報告要做,小三的她膽子小,非常怕老師大聲說話。有一天她做了會大聲說話的老師報告,上台報告非常緊張(我覺得那場報告她失常了)等報告完,老師大聲地問在場的我跟大姊說:「大姊、二姊你們兩個可以告訴我們,妳們的小三她到底在說什麼嗎?」說到這往事我們笑的好大聲。
    也讓我想起那時俠女的我,在學校常會看不平,拔刀相助的臭個性,當時看到老師兇同學,我會大聲地問老師:「一定要如此兇嗎?」想到這往事就好笑,我是常常跟老師如此說。有一天老師生氣了跟我說:「等你報告就慘了!」哈哈!不怕死的我說:「我有個台大的兒子他會教我。」老師被我氣得在教室裡走來走去後,又走到我面前說:「你有種。」哈哈! 現在想想自己真不應該。

    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會適合不同的人,都是見識跟學習。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學習2017/07/03


    靜下來的細聽爸爸怕重的一直跟孩子說著要「簡單」,做媽的我一直說著什麼東西「不要忘記準備」。在女兒要遊學的前夕,如此說著,有趣!愛書的女兒,此次遊學怎說書都不肯少帶。因她爸爸工作關係,我們有機會常出國,孩子在很小時候暑假幾乎都會帶著他們出國,愛照顧人的我會幫孩子弄得好好,此次女兒要自己出去那麼久,是讓她長大的機會。
    那天爸爸當班的周末,因為要出去一陣子的女兒,很難得的出門,跟朋友出去玩,兒子也要跟女友逛街。周末上完課的我傍晚就一人,學習不找任何人的靜下來。孩子都大了,覺得愛付出的我也要學著愛自己的安靜。
    看著要出遠門的女兒,弄得有點亂的家,放下的為忙碌上課後有些累的身體來個休息(睡個覺)。為自己做著晚飯,難得的看著電視發個呆,才開始收拾家。喜歡目前自己如此的狀態,學習安靜,知道這是近來要學的功課。
    女兒今天上午要出國,過幾天為自己報名了「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孩子慢慢的長大了,有他們自己的一片天,也期許自己能愛自己的多多進修學習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