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觀功念恩(一)2017/07/10


     在營隊要結束時,有正知見的如證和尚說了一段話,有份感動。如證和尚說:「看到營隊結束,大家都很感動說著,回去要不用塑膠袋跟減少垃圾,那是比較容易做的事,但是心的改變就沒如此容易了。」那也是說心的感動容易,做到卻沒如此容易。想想我們每個人《累世》都有一些自己的習氣在,真的要改不是如此容易,那是要不斷不斷的串習才能改正的啊!
    來說說如得法師的那堂『觀功念恩』的課。法師說:「做任何事都是會有個理由的。譬如:讀書、吃飯、結婚、生小孩,這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著,那就是要"幸福快樂 離苦得樂"。」
    那何謂"幸福快樂"? "快樂"是要有名、有權、有勢嗎? 史蒂文森博士的研究裡發現不是這些,而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密碼,這是西方認為的,在東方的我們呢?請問 侯文詠這本書裡,做過醫生的作者侯文詠工作時跟要往生的病人聊天,他們最在意的有兩件事,就是“關係”跟“意義”,那也就是沒跟家人好好相處。如跟父母、夫或妻、或是跟子女關係,還有就是活的這輩子有沒意義。當我們健康時在意的是有名、有權、有勢,如果我們後來發現這不是我們要的話,那是會後悔。
    法師說達到良好的〈人際關係〉關鍵是什麼?我們的"觀念"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會養成我們的"習慣",會形成我們的"性格"。我們的"性格"就決定我們的"命運",我們的"命運"又是我們的"觀念"所決定的,所以"觀念"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如果希望能更快樂,就要改變我們的"觀念"
    "觀念"又是什麼呢? ""就是一種"觀察",就是說我們"觀察"的東西是不是正確的,角度不同,結論會不同。""是指我們看到的東西,在心裡面做處理後思維的活動則是"",最後就形成"觀念"。許多的"觀念"就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觀』紀錄整理如得法師的演說。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