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疾病觀念與放鬆2016/05/16


    每個人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依循著頭腦裡的一些固有的價值觀在走,我們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也是成長背景帶來的,在日常生活中舉手投足、待人接物、立場觀念,都會基於這固有的價值觀去發展跟強化。如果我們的固有價值觀(觀念)與大自然是相違背的,那我們整個人生就會是逆風行船,步履維艱、費力無功。
    那要如何做?尤其是在對待自己的身體上面,在《求醫不如求己》中說到:「我們不管理好自己,那就會被人管理。」俗話也說的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我們不管理好自己的身體,那終究會由別人來管理。學著拿回自己身體的主控權,了解自己的身體。每天做跟健康有關的事,會是一種方法。
    書中提到對待疾病的應有態度:身體有細菌是疾病的結果,不是疾病的原因(傳染病另當別論),是我們給細菌創造了生存的環境,細菌才會侵入,只要我們不要給它環境,鎖上結實的防盜門,它是無法進入的。覺得管理好自己的嘴(吃進去的東西)是一個方法。
    不良的情緒會對應一種症狀:譬如:生氣,會兩肋脹痛;恐懼,會眼睛酸澀;性格剛強,會膝蓋受損;憂傷、悲傷最易哮喘咳嗽….,要學習去放鬆內心的緊張跟壓力。
    提到放鬆,如此釋義:「放」是將一切思慮統放下,讓「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人之常情歸於心如止水般的平淡;「鬆」就是四肢關節,生理感覺完全鬆弛下來,不用力,去感覺身體自然出現的反應,讓知覺在皮膚上遊走,思想在呼吸間起伏。對自身發出的任何信號不做應答,批判,只有靜靜默默地觀察,這就是放鬆。

    放鬆是養生健康的法寶,留住青春的仙丹,觀念是要學會「意象」也就是「用意不用力」這也是放鬆的全部心法。是學習,共勉之。整理於《求醫不如求己》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