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來電,你接一下。」我說。我們開車要去新竹看老師,我在開車呢! 旁邊坐的畢老師接起電話說「老師我們快到了。」老師說著給畢老師打電話她沒接,才給我打電話,知我開車。說著,她很想我們,問我們到哪了? 說楊梅了。好好好!
見到老師,八十八的她一樣神采飛揚。我帶了自己做的五穀饅頭給老師。畢老師帶了老師愛的栗子。老師說她沒如此愛栗子了,我們問那您現在愛什麼?說事,有一年我們跟一位校長同時去看老師,當天我們送了老師愛的栗子,那位校長送了很名貴的健康禮盒。
老師她耿直的說,健康禮盒不如這栗子來的好。杏的我一直耿耿於懷這件事。有陣子老師她說著,學生知道她愛栗子,滿冰箱都是栗子。那是我那跟學生好又愛學生,說話耿直又有學問的校長她。
下午四點說著我們要走了,她說再等會啦! 週日我跟老師還會見面,我們要去看畢老師兒子的演唱會。想想我、畢老師跟朱老師她的緣分是好。此次畢老師帶了電腦,測驗皮紋的工具去老師那。
老師孫子從美國回來說想要測一下。看到老師孫子的禮貌,陪我們聊天、吃飯,有份感動。這年輕人,奶奶的老師跟孩子他父母教的好。我們在老師的御花園跟老師聊天,那學識淵博的老師跟我們談『老』這件事。
說到白居易跟劉禹錫對老的說詞時,老師眉飛色舞地訴說,他們說人的老態說的真好。又說『劉禹錫比白居易更樂觀,因為詩後他寫著〔為霞尚滿天〕..』同齡的兩人對人生看法有所不同。
那人生觀的差異,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異其趣。結果就表現為消極和積極的分歧。分享
白居易寫了一首『詠老詩』贈劉禹錫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馀。
接到白居易詩,老友劉禹錫惆悵回應寫了首『酬樂天詠老見示』回贈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有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