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年輕2017/09/30


    『人常常用自己那可悲又有限的想法,去猜測一些我們根本不理解的事。』那是當我們對一件事批判時,不會去想是否正確或是有知識、有邏輯,這是有著一顆敏感心的作家-吳念真演說。
    說到曾經聽過一位鄉下的長者說過『在窮都要給孩子讀書,因為讀書才會有知識,有知識才會有力量。』多年過去,他還是為這句話感動著。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孩子沒責任要揹負我們做父母給他們的期待。』說到自己15歲離開家,所有的事就自己做決定。唸什麼學校、教什麼朋友,父母沒管過,覺得他自己是屬於幸運的。
    自己在弱的時候會有人給力量,因為有『敬畏』。說到『敬』指『在窮都要給孩子讀書,因為讀書才會有知識,有知識才會有力量。』那鄉下的長者。說到『畏』想的是不可以對不起那曾對他好的米粉店的老闆。
   『書讀不多的人說的人生故事才是最有趣、最真誠,值得一聽的。』這是他愛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原因。說到當兵時是收穫最多的時候,常常碰到各行各業的人,說自己一直是在〝得〞的快樂中。
    說到自己寫作的過程,是幸運的人,說到『人生處處是機會,當我們遇到了就要全力以赴。』他就是這麼一個人。說到小時候是貧窮的,會好好的珍惜每個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常是身兼數職。
    覺得他愛跟人聊天,思維細膩、敏感、善良又能吃苦是成功的原因,是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