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如何教出有專注力的孩子(上)2017/02/05

近來一些事情的發生,想再次做分享:
此篇為2011年寫 
  4/6成長班這次請劉氏基金會劉駿總監演說:如何教出更專注的孩子。教室裡擠滿了人,大概超過一百人,來的都是很關心孩子的父母親。我與劉氏的淵源很深,話說在十九年前,那時兒子才兩三歲,先生的大姊是國中老師,因孩子有輕微的學習上問題,帶去做測驗時與劉博士認識,當時新竹分部要成立,需要人手,大姊希望我能去。因此我進到劉氏工作,大姊的孩子也接受這套視、聽、動的訓練。最後很順利的三個女兒都考上新竹第一女中。
    在新竹分部做了三、四年,之後搬到台北北投,轉到天母分部也做了快三年,讓我學到很多,在教學過程中一一去證實這套教學理念,非常的棒,幫助了無數的人。受益最多的是自己的孩子,兒子也接受這套訓練順利的考上台大。只要父母有耐心,我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劉駿是劉弘白博士的三個孩子中的老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困難。演說一開始,劉駿說他是聽覺型的孩子,哥哥、妹妹是視覺型的孩子,從小就是爸爸的白老鼠,如今每個孩子的成就都很好。分享演說內容:
    演說開始談到孩子是否專心,影響的層面分三方面:
第一個要看的是生理方面的影響:如太累了,精神不濟,這時候會造成孩子的不專心。還有一種情況是近視沒戴眼鏡,也會造成無法持續的專心,這些原因大部分的家長已了解。
第二要看的是環境方面的影響:一種是打斷式的刺激,如功課做到一半弟弟、妹妹的干擾,或是環境有更吸引的東西存在,如桌上有漫畫、玩具...等也會造成不專心;還有一種情況是太熱,或太冷,溫度不對..等情況,也會造成不專心,大部分的家長也了解。
第三要看的是社會規則如何訂立的影響:家庭與學校不同,在家庭中媽媽扮演的角色很多,有保母、朋友、老師、媽媽等角色,跟學校老師只是單純的老師不一樣,所以孩子會比較聽老師的話,或是會聽比較有原則的父母說的話。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了解原則很重要。
    還有美國與台灣規則也不同,劉老師舉個例子:他小學六年級到美國時,很想要讓老師喜歡他,於是他表現很乖、上課非常的專心看著老師(在台灣老師都會喜歡的小朋友),結果美國老師說他,參與力太差。這是美國教育與台灣教育的不同地方。這部分會有某部分的家長還不是很了解。
    談到智商部分,這個人智商140,那人的智商120,我們誰比較聰明,用比的是比不出來的。如果我們智商都是120,你是9歲,我是12歲,學起東西,誰會學得比較快,是我喔!好玩了,原來智商還包括一個經驗。
    所以只用智商去看一個孩子能否正常學習,是很容易發生錯誤的。因為人的一生智商不會有重大改變,但是學習能力卻年年都在成長。一個孩子專不專心,我們會去研究他行為說,他沒信心,積極性不夠。你能保證教材再簡單一點他也會不積極,沒信心嗎?還有的人會說鼓勵不夠,在能力夠時這是很重要的,但能力還不足時,光靠鼓勵是不夠的。
    在教學上,這套教學我幫助過很多人,孩子還小的父母如果能了解這套教學方法,是可以好好幫助到孩子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