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自癒能力2017/02/06

近來有時間回顧舊文,覺得不錯再次分享:
此為2016515日寫的一篇文章  
    要想獲得健康快樂人生,那就一定要調動起我們的本身的自癒能力。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治只是消除我們的不舒服症狀,也就是「沒那麼難受了。」但最終我們要得到的是「我很好。」
    人體的"自癒能力"是無限強大的,但我們需要真正的去相信它,然後靜下心來仔細去尋找它,挖掘它。書中說到科學的發達,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愈來愈廣闊,但我們自身對大自然的感覺卻有不斷退化的現象。許多我們人類所具備的動物本能,也在慢慢地消失,其中就包括了,了解本身的"自癒能力"。這可以從我們愈來愈依靠機器的報告數據,而不是憑藉自身去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這也因為我們在空調房裡太久,已經麻木了,嗅不出四季的差異。
   如果說疾病的原因是內氣的-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外氣的-風、寒、暑、濕、躁、火,所造成的,那麼要了解的是,醫生是不能幫我們躲避寒氣,也不能讓我們不憂慮跟恐懼的,這是一定要我們自身解決的事。
    醫生可以幫我們找出病因,給我們藥吃,但過程是自己要去完成這治療的過程。書中提到一個比喻很好:以前有的老式掛鐘,有時鐘擺會停下來,這時就需要手指來撥動一下,然後它才能繼續走下去,醫生就像這個手指,它只是外來的一個助力,撥動一下鐘擺,如果手指反反覆覆地撥動鐘擺,替代了掛鐘自身的擺動節律,那麼這個掛鐘從此就別想再走下去時,能準確了。很好的比喻,就是說如此我們的疾病也會遷延不癒的。
    讓我們有智慧地去重新找回那些我們本來就有的能力,我們會發現這種能力無比強大-整理於《求醫不如求己》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