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經濟學與幸福的關係(二)2015/12/14


     我要如何賺錢,有好的人生規劃,怎麼來發展自己,這是選擇問題,經濟學最終被理解是一種選擇的科學,擺在我面前的很多選擇,我們要如何去選擇。就拿學生來說,你的選擇就是上大學,好好把書讀好,這是通往幸福的道路,你不要東張西望,不要去東比西比的,就是把學上好,真正的問題到社會後,職業的選擇才真正會是問題。
    面臨選擇是要選自己的愛好,還是選自己的能力,經濟學上強調的是選你有能力做的事,也就是在興趣和能力之間,選擇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去做。如果你選擇你興趣的事,又是你能幹的事最好,但是有些人興趣的事,不是能幹的事啊!我們要考慮的是你能幹的事是什麼,而不是你興趣在什麼地方。就此事樊綱說了他的例子:以前大學時他喜歡文學創作,寫小說很有興趣,想做文學青年,最後仔細分析大概做不了,因為他不會說故事,做文學創作的人可以把一件小事說成一篇大故事,他卻只會把一個大故事,找出幾個重點做結論,後來想想自己對理論的邏輯思維東西很厲害,分析後覺得自己是邏輯思維比較好,理性思維比較差所以就做了經濟學家。
    經濟學的基本邏輯也是專業化的競爭,個人在不同領域裡深挖下去,千錘百鍊後,磨練出核心競爭力出來。也就是說在自己的領域千錘百鍊,提高核心競爭力。一輩子一個人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錯了。能做到去引領潮流也就很不容易了。年輕人要盡快的盡早的專業化的發展,才能比同齡人,在專業上走得更深,有更大的發展。

     幸福是一種感受,但它更是一種能力。大家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