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經濟學與幸福的關係(一)2015/12/14


  經濟學說起來是研究錢的問題,價值、價格等等,它有很多變量與價格的關係,但是真正經濟學的深層次的變量,其實就是幸福與痛苦,是一種人類的感受,決不僅僅限於金錢。所謂經濟學家是能把很深奧的經濟問題,變的很淺顯的一種方式傳播給大家,經濟學家,就是大家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研究幸不幸福的問題,所以呢!本質上任何一個小例子,小故事都可以用經濟的角度分析出來。經濟學是研究別人如何發財的一門學科,管理學才是研究你可以如何發財的,許多人常弄不清楚。這是樊綱教授(有名的經濟家)開講了節目裡跟年輕學子說的一番話。有意思呢!整理分享。
    我們不管你追求多大幸福,起碼的是必須要可以生存,必須是活著有飯吃,房子住,有衣服穿,這就回到了我們做人的基本需求上,所以我們不可以小看賺錢這件事情,如果沒有企業家,沒有這麼多農、民、工,沒有我們每個人去斤斤計較,去利用每個市場機會,我們不會走到今天,所以我們不可以去批判賺錢。但賺了錢我們不一定會幸福,這是經濟上的一個矛盾的事情。
    人類的進步,幸福的增長是人們的勞動時間不斷減少,閒暇不斷增加,就是它不需要一直勞動去賺這個錢,它就可以享受同樣的幸福。但閒暇不在GDP裡面,無法用錢來衡量。也就是說我們賺同樣多的錢,時間成本越少越幸福。那麼我們現在的努力奮鬥,也是為了我們這一代下一代能有更多的閒暇,能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我們自己,享受拿錢買不來的一些東西,所以幸福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的事情,幸福是件社會的事情。

    基本上幸福是關於差距,關於攀比的問題,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事還不在於你是貧窮這件事。最不幸的事,你貧窮而你看著別人很富有,這種你在意的差距,使你更不幸福。這在經濟學上有個特別的術語,叫別人的幸福和你的幸福是負相關,也就是這差距愈大,幸福感愈少。這差距會使我們感到失落,這失落的壓力使人感到不幸福。以前大家都一樣沒錢,現在貧富差距大,就會有人不幸福,很大的不幸福是比較而來的。解決辦法就是,不要有過多的攀比,過多的攀比會使人不幸福,如何去走自己的路,給自己更多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的生活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