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我的人生我做主(二)2016/04/

  
    說到在人生當中的老師都特別棒,好像是上天安排的一樣,老師教一教他,當教不來了後,會把他送到下一位老師的手裡再繼續教,一直是如此循環著,所以對老師他一直都非常的尊敬。(真是福報好的人)
    當時被送到美國,到美國做了半年的啞巴,有一天他的老師說:「你想在美國成功嗎?」 他說:「想。」老師告訴他,遠離中國人,學外語,才可以打入美國的主流社會。當時老師幫他安排到四周沒中國人的地方,也不准他到中國城。英語學習的過程說著,是先學會聽,再學會說,再學讀,再學寫,沒語法。因為喜歡跟人交流,聽完學完,會馬上找人再說一遍,如此去做學習,英語慢慢的進步了。說著今天能把她的舞蹈帶到全世界,外語真的是交流的工具太重要了。
    當時在美國學習,可以有條件的拿到美國綠卡,自由慣了,不要如此被限制,不要綠卡的走人,到歐洲去表演學習。當時離開想著不會再回紐約,除非帶著自己的舞蹈團。結果20年後,心想事成的做到了。(真是上天厚愛的人)
    談到不做苦行僧的藝術家,很多藝術家是要吃很多的苦,痛苦到不行。她說她要的不是如此,說著自己是追求生活質量的人,藝術可以思考跟追求,但生活要細節,要精緻、講究、優雅。搬到上海,當時在工作上因為認真被排擠,用倔脾氣克服一切。
    希望年輕人能多闖一闖,那是一件幸福的事,先別把自己限制住,創作才會慢慢出來。回憶從24歲到34歲的她,腦裡只有努力的付出,學習, 34歲以後才慢慢建立自己的生活。
    沒為學藝術苦哈哈,特講究生活,如何吃,如何住,在生活的質量上特別講究。會帶團員到大草原,找靈感,說到草原上人的孤獨是特別飽滿的(因為有雲彩、風、草、空氣、羊),跟城市裡人的孤獨是狹窄、冷的封閉的不一樣,於是她有了一個作品出來叫不同的孤獨,人面臨的環境不一樣,對待孤獨的態度也會不一樣。
    尋找創作的靈感,喜歡觀察人,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節奏如何,各個地方的咖啡、酒吧,常會去看,就可以知道這城市的節奏是如何,那是她創作靈感的最大來源。覺得藝術家的創作是,在生活上有多敏感,並非一定要受多大的苦,去壓迫自己後才可以有創作,所以她說自己不是一位苦行僧的藝術家。整理於金星演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