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2016/1/21


    我們跟動物最大的差別是,我們具有人特性的大腦,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有高級的認知,也讓我們有了文明的社會,也為我們帶來日新月異的世界。我們要用這大腦去做一些值得進化,會為我們帶來高級知識及生活的東西。做人用腦,是一個基本點。那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有兩個角度,一是從生物的角度就是做人。第二是從個體的角度,是要做個有趣的人。一個人的內在驅動力很重要,是長期讓我們能做什麼樣的一個人的關鍵。有的人會很喜歡稱呼別人時加上頭銜,做過院長的他很反對。他言如果是以官銜來提高個人的人格,及被尊重程度,那麼就說明你本人沒其他東西。在他認為能叫他名字,而不是叫院長,才是在尊重他。提到做科學的人要追求的是不朽,在有意義一點就是,如果在他退休時,別人會記住他,做過很多好的貢獻。在死了以後在他科研、教學、改革、或微信公號上有了個良好的影響,會覺得很值得。一個人要找到自己喜歡,有意義的事來做,這比任何的東西都重要,他回憶自己的一生,不是按照別人說好的事情去做的,是遵從自己內心聲音的人,不要隨波逐流。這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教授-饒毅教授開講了節目裡的部分演說整理。
    談到做人,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有我們自己,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也是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是從無生物到有生物;無核到有核;單細胞到多細胞,再從多細胞到整個個體,當然這有簡單的個體到複雜的個體,有植物、微生物、動物。我們最感興趣的動物裡,也就是從低等的小小的蟲子,一直到更高等的,有脊椎類、哺乳類、靈長類,最後是我們智人。而在智人裡面,還有從猿到人的這個過程,過程非一步就走到的,所謂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的祖先,我們現在的智人主要是來至於東非,他們是從東非遷徙到歐洲,再從印度次大陸南下到東南亞,再從中國南部遷向中國的北部,在這裡面逐漸變成我們各地的人,最後變成我們自己,演化到最高的形式。能夠有我們這樣一個人在世界上,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既然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不僅有整個生物的進化,而且包括家族的傳承,所以我們要更珍惜。這意思也是說,我要跟其他高等的動物有所差別。當然我們不可以否認我們是動物,所以我們也有個體生存,種係繁衍的需求,我們也需要食物、住房、求偶。但是我們不能這幾樣事情做得跟其他的動物一模一樣。
    所謂的科學是對真理的一種追求,對自然的好奇心,所以如果沒有大腦,自己要覺得有趣,科學可能不會誕生。在和平的年代裡,你要做什麼行業都可以。他提到對科學情有獨鍾,科學是好玩,有趣的事情,曾經研究果蠅如何改變一基因它會愛或不愛睡覺。也做過老鼠實驗,把老鼠基因變掉以後,發現老鼠跟誰睡覺就會出問題。做實驗會透過異常來了解正常,所以實驗好玩得很。
    科學實驗蘊含美與趣味,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很美,做研究不僅有飯吃,還有錢拿,如此做科學很幸福呢!他說在學校講課,想傳達給學生的是,科學非常好玩,它是優雅、激動人心的工作。除了教學以外,他還喜歡讀書,把自己對智力,對知識的欣賞與享受能跟更多的人分享。他覺得做任何事,好玩是一個很大目標,除了做好玩的科學,教好玩的課程,讀好玩的書,跟出好玩的微信公號,他喜歡做一個有趣的人。
    從社會角度當然得考慮,要做一個有趣並有意義的人,做一個有意義的人,做有意義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代(指四零、五零年代)的人來說是一個問題,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又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因為我們都是和平時代的中國人,在戰亂的前輩們科研成果造福於人類,才可以說是有意義的人生。
    談到會擔心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意義不大,甚至沒有意義,所以經常想體醒自己,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對社會有意義,所以努力讓自己的科研不僅有趣,更是要有意義,也就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位有趣,又是一位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人。言談中覺得是一位會把複雜的學問,說的簡單的好教授,很棒的一場演說。分享並祝福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