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飢餓 詩與遠方2016/06/25


    閱讀的成長是比吃一頓飽飯還要令人開心的事,讀書會讓個人變好,也會讓一個國家變好。這是作家-白岩松的一場有溫度的演說。
    說著那年代的故事,18歲的他,因為沒錢(),常常到晚上是吃不飽的狀態,年輕時常常是在如此飢餓狀態,給他一個很深的印象,但是覺得這比起閱讀的飢餓,那閱讀的飢餓更是讓他刻骨銘心。
    寫書的他回憶著,許多的藏書都是在1986年買到的,對他目前寫作跟思維及創作有很大關係,當年因為三個相遇,有了今天的他。深深記得在1986年飢餓時,走進了詩的世界,當年的一本朦朧詩選影響了他。還有看了一本多情劍客無情劍的書,讓他一頭埋進了武俠的世界,古龍的文字深刻的影響著他,跟一首崔健的《一無所有》。
    當時讀朦朧詩選的前兩句,『高尚是高尚的墓誌銘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覺得這話語跟長輩說的話語很不一樣。感到跟裡面的詩是如此相應著,因為書中反映的也是他的心聲。覺得自己找到屬於自己語言表達的一個方式。
    當時做廣播的他,覺得崔健的《一無所有》,李宗盛的《和自己賽跑的人》李壽全的《張三的歌》都如同朦朧詩選,說的是他們那年代的語言,深深地影響著他的思想。還有就是三毛的書讓他看到遠方,在那封閉的年代遠方開始進入他的世界。
    感謝在18歲時有如此多的書,包括三毛的書,告訴了遠方在哪裡,朦朧詩選告訴該說什麼話語,讓他可以生根開花。

    談到閱讀是什麼時說:「閱讀就是在我們的生命春天裡頭,那不斷的播種,讓大樹愈長愈鬱鬱蔥蔥,這也是會讓個體跟民族變得更有氣質的。」聽了有份感動,是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