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黃帝內經》食物的意義2016/03/13


《黃帝內經》裡寫到 "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克,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藥是走其"偏性",食物是走其"和性""五谷"是指糧食,糧食指的是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麵也是養生裡重要的食物。春天應該吃什麼呢!應該注重糧食,因為春天裡主要的糧食是頭一年的種子,種子也就是講究生發之機的,所以春天是特別重吃糧食。
    夏天應該吃的是羹劑,因為夏天的陽氣全部在外,五臟裡會很空虛,會吃味道比較重的東西,此時脾跟胃會不好消化,肉要切成末煮成羹吃,如此對身體才會有好處,這是夏天食物的吃法。
    秋天注重的是醬劑,醬是發酵的東西,會有利於食物的消化跟吸收。那冬天呢?中國古代此時會比較注重飲劑,譬如:喝些酒(發酵而成的),可以通經脈,祛寒跟取暖。這是春、夏、秋、冬的食物吃法,也是食醫。
    中國人有的飲食習性,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筷子也是為纖維性食物而存在的。中國的飲食講求和諧圓融,這可以從中國人吃飯時,喜歡用圓桌看出來,也說明在飲食時,我們是最放鬆愉快的,這也是中國飲食的特點。不要去催促孩子快吃,如此對孩子未來的脾胃會有不好的影響。

   中國文化喜歡社稷,在古代是土神,"是谷神,這意思是希望大家能喝小米粥,因為它是種子,是可以發芽的,中國人非常注重食物的問題,尤其是食物的生發性。整理曲黎敏演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