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去家教,上捷運滑手機Fb一則消息把我拉回十幾年前的記憶。說故事:清明節學姊她說感恩,看了有感動。把我帶回從前的回憶。以前有人問我如果孩子跟老人都很可憐,我會傾向比較同情誰? 毫不猶豫的會說是『小孩。』
覺得成長中沒父母細心照顧的孩子,會是辛苦的,會給予大的同情。學姊她現在是桃園楊梅【台灣國際兒童村】天主教辦的慈善機構裡的村長。此機構服務的是失親、失怙的孩子們,家庭沒功能的孩子們。
清明在fb上學姊說了感謝神父。在襁褓中就被父母拋棄的她,是神父把她帶大的,現在的她在她長大的地方,負起責任的繼續神父做的事,繼續幫助孩子們…。叫人佩服!說說我跟她的因緣。
在研所她是我學姊,課堂上老師功課,要我們找一篇別人的論文做發表。我看到學姊說她自己成長經過的-質化論文,有感動的,下了功夫做功課,在班上做演說(功課),常常說到激動處(自己感動的一蹋糊塗)。
覺得許多都是她的痛,如何可以如此地把論文做完。有小時候的被欺負,有青少年時的叛逆,還有談戀愛時的痛苦。覺得她的不容易,要揭傷疤的寫完論文,真不簡單,佩服!佩服!
有一年我們要出國發表論文,學姊她般若跟著同行。我在車上跟她暢談,說著自己報告她質化論文的哪場是如何演繹的....。我們相談甚歡。巧的是比我年輕的她先生是我高中的學弟…。因緣就是如此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