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請問洪蘭老師(二)


此篇為2012年寫
    書中提到,閱讀不是本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習慣,只要不是本能就得教。 有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父母,一開始應讓孩子選他喜歡的書,不必急著要他讀世界名著,一但孩子享受閱讀樂趣後,他有一輩子時間可以慢慢地看。
    父母對孩子不能管太多,因為我們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但紀律很重要,我們要教孩子的是從小要學會尊重他人,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學習的,因為學習是要有紀律。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深深影響著孩子的一生,要學著用欣賞的角度來看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真正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做父母的我們不得不慎重。
    做父母的我們不要做評論家。既然是孩子的人生,就把方向盤交給他們,父母能做的只是提供地圖。他若願看,便不會走冤枉路,什麼事都為孩子做好好會害孩子一事無成,做父母的我們不得不小心。
    教導孩子從生活中應變做父母的我們要幫孩子了解人情世故。我們孩子很單純,每天關在學校裡讀書,對人情世故的反應遠不及美國同年齡的孩子,所以一出社會很容易受騙。美國賓州大學家醫科的薩克斯醫生,一直提倡孩子寒暑假和長輩一起住,讓他們聽ㄧ些前人的經驗,並鼓勵父母參加感恩節、聖誕節的家族聚會。
    孩子可以從大人的談話中,學習到在書本上所學不到的人生經驗。洪蘭說,她自己就受過這個好處,小時候聽母親講她逃難的經驗,使她懂得避開可疑的人,出門遠行也都能安全回來。
    做父母的應該多帶孩子做運動,利用運動時所產生的多巴胺,來彌補過動兒大腦中多巴胺的不足。這跟我學過的視、聽、動的教學方式不謀而合。
    在談到孩子的情緒部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功課,而是情緒的正常發展,神經學家在人類的大腦中發現,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細胞可以再生。
    人是終生學習的,孩子有一生的時間去學習,不必急於一時。但是情緒處理不當,會使讓孩子產生無法學習的遺憾。教養孩子是個藝術,不是科學,每個孩子個性不同,教養方式也不一樣,但是教好孩子的道理卻是相同的。
    父母只要用對的獎勵方法去引導就行了。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活得很快樂,迫不急待睜開眼睛展開新的一天,那麼,你就做對了。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名與利,因為那是轉頭空。內心平安與身體健康,才是真正的金不換。
    文中提到一個故事:一位拾金不昧的老太太,最後知道她每月只有二萬元的收入,要養兩個孩子。當記者問她:「你每個月二萬元的收入,還要扶養兩個孩子,一定很辛苦?」她說:「是否辛苦跟自己的心情有很大關係,物質雖然不是很充裕,但是家顧好,生活就富裕。」
  說得好!家顧好,心安定,精神生活滿足了,生活就富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